朱继民说:“首钢对于北京影响是巨大的,仅就业一项,首钢就吸纳了17万员工,并且不包括附加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就业容量。”搬迁之后,多出的人员如何安置?他坦言,“人的‘搬迁’成为首钢搬迁的最严峻考验。”
对于人员安置,朱继民介绍有几种流向,即钢铁企业本身、首钢自身的非钢产业、围绕曹妃甸等新钢铁基地的服务行业以及首钢搬迁后原址上发展的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
转眼,5年搬迁时间已到,朱继民表示,首钢的搬迁已经进入尾声,将于今年底完成钢铁冶炼项目的迁移。
首钢搬迁胜利在望,而朱继民的“铁人”生涯还在继续之中。(记者张璐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