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于国美的关注既在黄、陈谁会获得控制权,更在于今后中国企业从中学到、看到了什么。中国企业领军者们应该深研的是,如何在公司进化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国美式的刹车打滑。这个课题解决了,中国企业的升级进化也就找到了传统与现代形态结合的平衡点。
国美控制权终以陈晓胜利而尘埃落定。这场为国人持续瞩目的黄陈大战,时战时和,过程跌宕起伏,结局似已清晰而实则依旧扑朔迷离,如同一出围绕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庭辩大戏,集合了道德的对立判断、司法约束的背景、双方当事人的反思和嬗变等一系列精彩细节,而境外资本的介入又为充斥其间的口水战增加了无数重量。
黄败陈胜意味着什么?算是创业大股东的失败和职业经理人的胜利吗?或者算是某种正义的抵达吗?国美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新的争斗或许还将酝酿。但无论谁胜谁败,都代表了程序的胜利。
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判断选择支持方,这是完全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国美作为上市公司,已由黄光裕时代的家族企业蝶变成了公众公司,公众公司就不仅要考虑家族利益,还必须将公众利益置于重心位置。在黄、陈相争骤起后根据公司章程召开股东大会,是遵守游戏规则的阳光博弈,是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胜利,这实际上是对公众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最好的保护。而正义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按规矩来还是暗箱操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