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通关,简而言之,就是进出口企业可以按照海关核准的“信用度”享受不同等级的通关便利条件,信用度越高,享有的便利就越多。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度最高为AA级,最低为D级。
“海关之所以加快推进分类通关,一是为了解决当前外贸企业迅猛增长带来的有效运作和高效监管矛盾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守法便利’和贸易安全。”广州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叶涛介绍说。
以广州海关为例,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关区监管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10%,关税从19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超过300亿元大关,建立在企业信用等级基础上的低风险通关、快速通关势在必行。
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通过分类监管推动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也是这一举措的主要动因所在。以万宝为例,作为年出口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家电企业,每个月出口货柜超过1000个,诚信增长带来的开箱检查率下降,直接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力扶持企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快速复苏。
外贸诚信建设从管理到合作
近年来,从食品产业到加工制造,多个行业都遭遇了企业诚信问题。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能否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和培育企业的信用“诚”度,也值得各行政主管部门思考。
就分类通关而言,“逼”企业升级并不是办法。“事实上,推进分类通关的过程也是海关工作转变思路的一个过程,以往我们老是用‘管’的心态看待企业,但分类通关就要求我们更多要从与企业合作的角度去思考。”叶涛说。
以广州海关为例,有出口实绩的监管企业近万家,其中有85家企业被列入今年AA类培育重点。同时,关区有4675家B类企业,66%的B类企业符合A类条件,对此海关完全可以根据企业注册信息、通关指标等进行评估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培育对象,鼓励这些企业诚信“升级”,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