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一汽集团内部获悉,在集团日前召开的 “十二五”战略研讨会上,一汽高层已经确定两个重要目标,即到2015年,年产500万辆整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为自主产品开发和生产投入的资金预算将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
为了将这些钱“花到位”,一汽集团已经裁撤的发展部被重新组建,以便有效地统筹和监管各项投资计划。
记者了解到,一汽集团在 “十一五”投资129.1亿元研发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再投入研发费用190亿元。其中除了部分投向红旗和奔腾等中高端定位的自主品牌外,将在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和威志等中低端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也是上述研发资金的重要流向。
“迟到总比不到好”
天津一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集团高层提出“统一资源干自主”的口号下,天津一汽“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资源优势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会有“真金白银”的实际投入。“从明年开始,我们所有新产品的前期开发、中期试验还有后期的批量投产上市,都会根据集团统一规划行动。”
在威志V2上市仪式上不仅有来自一汽集团的多名高层,以及集团营销管理部的人士,在发给所有媒体的新闻资料夹中,新闻通稿的抬头已经由以往的“天津一汽”变成了“中国一汽”;另外,威志V2以品质和操控性为卖点的营销策略,也与奔腾类似。
“这不像是天津一汽的做法,更像是一汽集团的手笔。”在参加完威志V2的上市发布会后,一位天津一汽的老牌经销商向记者感叹道,虽然这一天来得晚了一点,但是“迟到总比不到好”。
实际上,如果不是一汽集团在长春总部忙于一项更为紧迫的 “政治任务”——为复兴红旗品牌而大费周章;如果不是天津一汽长期以来出于对丰田技术的依赖致使其自主开发能力过于羸弱……天津一汽是不会等到一汽入主八年后,才得以借自主转型来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