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但是,在这条看似景气的海外投资路上,中国企业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主管合伙人赵久苏分析,60%以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不成功,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几乎达2000亿元人民币之多。他说:“如果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比喻成人的年龄,我们只有10岁左右,而且很多企业可能连10岁都不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昨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海外投资还没有系统化,他说:”目前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是迅速崛起的大投资者形象,同时也还是探路者,积累了一部分成功的经验做法,有一批成功的案例,但还不能说已经系统化。”
赵久苏则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第一大风险就是决策的失误,他说,评估风险需要人才,但我们企业有国际并购方面经验的人才屈指可数,往往只凭借对行业有所了解、对产品有所了解,就感觉不错了,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意识到。比如工会问题、员工安置问题、税的问题等等。
而此次中海油与中石油竞购巴西油田的风险则属于另外一种,专家分析,在海外投资中,几个企业同时与一个业主谈判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企业之间的混乱竞争不断抬高收购成本,甚至有些并不从事某一行业的企业也加入到竞争的队伍。
德勤企业财务咨询部合伙人曹文正分析,在对外国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用人制度、风俗习惯都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对外投资是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很大的挑战。
拿到并购合同之后,麻烦才刚刚开始,诸多有海外并购项目经验的人士表示,并购之后的企业整合风险是海外投资的一大痼疾,更有人称,如何融入海外的政治文化环境、劳工管理制度,才是决定海外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出路
业内人士分析,“出海”投资绝不仅仅是资本的博弈,最大的困难在于收购之后的整合以及承担巨额亏损的能力。但是,中国企业似乎并不担心并购中的负债,尤其是资源类并购,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较高比例的贷款。
那么,中国企业要想争取更好的海外投资环境,又该怎么办呢?
梅新育认为,首先应该端正投资者的目的和动机,他分析,假如其真实目的和动机是名正言顺为自己发放与西方接轨的天价高薪,甚至是经济犯罪分子资本外逃,或者企业只是企图靠并购走捷径实现企业升级,那么这个投资难以成功。其次,还要充分了解各类商业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并做好相应准备。
而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培华认为,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做足基本功课,有一个全面的中长期计划,把政策、法规等纳入考量。其次是要成立专业的并购团队,里面包括技术人才,研究国情的人,法律人才等等。最后是要跟当地的律师机构联系,而不是华人机构。“专业的律师会告诉企业,这个项目的审批条件、过程,项目的范围、可行性等等,这是华人机构做不到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则认为,中国企业和政府应该要继续完善制度,推动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完善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决策程序,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徐林认为,政府还应该加强海外投资保护的双边和多边法律的制定。(南方日报记者吕天玲黄倩蔚 实习生周祖燕周思尚玲)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