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周期应缩短为1周或10天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要存在调价周期过长、调价幅度较低、价格构成透明度低、定价方式表述模糊等问题。其中,价格机制不透明是造成公众怨言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冯连勇指出。
同时,他认为,“如果要实现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的目标,22天的调价周期也较长,应当缩短。在后石油时代的油价剧烈波动的今天,最好缩短调价周期,1周或10天调一次,避免公众对价格变化等待过长,也能避免为投机活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比如今年成品油价格上调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都表示炼油业务出现亏损,油价应该上涨,这种亏损究竟是政府定价还是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却难以核算。”冯连勇表示,
国内油价上涨的滞后性,导致成品油供销企业在涨价之前,可能增加库存,囤油套利。今年4-5月间,国内不少地区出现了限量供油的局面,而同期成品油的库存和出口却处于历史高位。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价格水平上看似与国际接轨,但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仍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只能部分反映国际市场的供求趋势,在传导过程中仍然存在时滞效应,并且没有减缓。”对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冯连勇并不认同。
同时,他还表示:“专门统一的法律体系是新型价格机制正常运行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实现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也应包含在相关配套措施之中。”
冯连勇对记者说,与欧盟成员国相比,我国能源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大空白,我国应加强和不断完善能源立法。同时,在能源领域应急管理方面,相关立法与配套政策应该与危机应急法律体系相协调,充分考虑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使能源应急管理更加科学化。
2008年国际油价呈现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即每桶原油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超过110美元,油价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冯连勇建议,“构建《高油价下石油紧急事件应对法》及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指导居民、企业及政府在石油危机来临之际如何应对,以保持能源供应、运输和消费等环节的正常运转,尽可能控制事态,防止危机扩散。”
“同时,我国需要建立科学的成品油定价决策组织架构,定期进行石油价格波动监测及影响测算,形成科学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建议,以便减缓油价剧烈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他说。
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事实上,油价的快速上涨对各国经济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据冯连勇介绍,当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时,中国GDP增速将下降0.8%,印度GDP增速将下降1%,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GDP增速下降仅为0.3%、0.4%、0.5%,充分说明油价快速上涨对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大于发达国家。
“2008年国际油价总体上比2007年上涨了近30美元并持续一年时间,通过上面计算,我国GDP增速将下降2.4%左右,此结论也可解释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因此,油价的调整甚至是国家之间经济战略的博弈。”冯连勇说。
据了解,国际能源机构近些年来一直在下调对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2008年作出的预测较4年前下调了14%,但到203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将达到1.06亿桶/天,相当于每年上涨1%。
但近些年来石油产量数据却非常不乐观,2007年,尽管全年油价达到了每桶72美元,但全年产量却比2006年下降0.2%;2008年的油价达到了创纪录的全年平均每桶100美元,但产量只比上年增长0.4%,比全球的石油需求1%的增长小许多。
冯连勇认为,这种供需矛盾,为金融投机、地缘政治等推高油价创造了条件。因此,归根到底是供需矛盾推高了油价。
据悉,近年来,勘探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但是自从上世纪60年代石油储量发现达到顶峰之后,储量发现逐渐呈递减趋势。目前,每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仅有三分之一是新发现的,可以说,全世界的石油工业是寅吃卯粮。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