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历经了一季度的最艰难时段后,果然在二季度如期实现了反弹。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仍未结束,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还不明朗的时候,中国经济高达7.1%的增长率当然足以令我们欣慰。这也进一步表明,从未来潜力看,尽管外部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会造成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无碍中国经济整体上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的通道;从抗风险能力看,尽管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但中国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充满了弹性与张力;从政府调控看,当然不是没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所注入的巨大流动性,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反弹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我们在欣慰于中国经济反弹的同时,又不能过分乐观。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二季度的反弹主要还是得益于政府庞大的投资以及银行系统几近天量的放贷规模。如果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匹马中,出口这匹马尚处于“急救期”,消费这匹马还在跛着脚,马车重量全压在投资上,而投资这匹马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给其注射了大剂量“激素”。所以,中国经济的反弹总体上仍然很脆弱。
更应该引起决策者注意的是,主要经济数据的确体现了经济刺激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如注射大剂量激素一样留下了不少潜在的风险。
首先,目前大规模的投资几乎全赖各级政府在推动,所带动的民间投资很少。长此以往,中央财政承受能力且不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正越来越不堪重负。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地方债务总额就已超过3万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36.4%。此次为保经济增长,本已困难重重的地方政府一方面不得不再度大规模举债,另一方面被迫想尽各种办法激活 “土地财政”以减轻压力,由此造成了新一轮房地产市场泡沫疯涨,这也是经济数据显示非税收增长成为支撑财政收入反弹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保八”目标之下,银行系统向市场注入的海量信贷。信贷的流向主要是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政府。正因为这些项目有政府信用撑腰,一些银行不惜放松贷款审查,甚至降低贷款门槛。这么做,短期内似乎没有风险,但却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