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电子杂志行业七年全军覆没
来源:腾讯 更新时间:2010/8/4 9:47:51   
>> 相关新闻链接
·长安区将建鼎坚物流中心 ·投资者自揭生姜暴利链
·原浆酒:热炒背后的商业噱头 ·“光经济”首次进入博鳌论坛助推产业升级转型
·揭开“第六大酒品类”的神秘面纱 ·京城菜价三年上涨三大步 为何越来越贵
·印度部分禁止铁矿石出口 河北影响几何? ·河北省进入海蜇捕捞期
·炒蒜“带头大哥”囤姜数千吨 ·40名台湾旅游巨头直航河北“踩线”

 

ZCOM当时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版杂志,通过收取投放的广告获益。但是,这一模式使得ZCOM的成本不断增大,广告收入增长也十分缓慢。2006年,ZCOM电子杂志单月亏损达到近200万元。

更要命的是,用户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的热情也不持久。“2007年,我们公司每月用户覆盖数量都有四五百万,但很奇怪的是,这些用户后来都似乎对电子杂志失去兴趣了。”该人士回忆说。

事实确实如此,就在电子杂志全面“退烧”的过程中,网络视频、在线音乐、网络阅读的市场却在不断升温。对于融合视频、音乐、文字于一体的电子杂志,网民却毫无兴趣,收费阅读当然更无可能。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告诉腾讯科技,电子杂志的失败与用户兴趣转移无关,本质原因在于产品和行业本身。“无论是媒体的电子杂志制作者,还是第三方的电子杂志平台ZCOM等,从概念上看都是反互联网信息的。”

谢文进而解释说,电子杂志内容庞杂,用户使用时间成本太高。而且电子杂志上的所有东西都能在各大门户或者通过搜索找到,它从昔日的主流走向极少数人使用是一种必然。

投资方血本无亏:成为经典失败案例

ZCOM等企业的失败,也是投资人身上的一道阴影。

2006年,众多投资人和行业创始人将电子杂志视为最“in”并且“前途无量”的媒体形式。投资人认为,电子杂志盈利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广告外,还包括为企业制作电子杂志及其他衍生的服务如电子商务等。为此,他们将2006年标榜为“中国电子杂志年”。

当时,万众传媒副总裁韩国强曾豪言:“电子杂志的形式及收益正如互联网的世界一样,我现在还没有看到边界,有无限的想像力和可能性。”

但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还是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对于ZCOM这个案例已经“绝口不提”。在联想投资的官方介绍中也很难看到Xplus的字样。

按照投资圈的流行做法,一般VC的投资周期为3-5年。如果投资项目不能在这个时间内上市,或者引入新一轮投资,那么VC便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

从ZCOM和Xplus两个案例来看,均为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项目,VC最晚将在2011年彻底套现走人,不然的话就属于被“套牢”,最大的损失就是血本无亏。

而有意思的是,早在2007-2009年,第三方监测咨询机构艾瑞的web2.0频道中,电子杂志领域还占有重要一席,那时候:ZCOM等电子杂志行业的公司成为艾瑞数据发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在今年,艾瑞这一频道的研究和报告已经被取消,腾讯科技在艾瑞网上搜索关于电子杂志的研究仅有3条,而且都划归在电子商务栏目之中。

一位知情人告诉腾讯科技:“我们已经没有人研究电子杂志这一领域,ZCOM等一些电子杂志自己都没有余粮,怎么会给我们投钱?而且没有VC关注这个行业,报告做给谁看?”

最早定位于电子杂志的POCO,在获得融资后,很早就转型做图片兴趣互动分享社区。在分析人士看来,电子杂志更像纸媒的“机械”搬家,恰好缺乏网络的互动和开放——当然,如果杂志也可以互动和开放的话,那么就必然走上泛社区路线。这跟VC当时向往的电子杂志概念其实大相径庭。

电子杂志还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尤其在今年iPad和电子阅读器兴起的背景下?一些新的创业者似乎又对电子杂志燃起了兴趣。不过,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易凯资本CEO王冉对此均表示反对。

“ipad给了纸媒希望,但这只是对苹果伟大产品产生的假象。”他强调,互联网带来的潮流和变革,才是传统媒体应该关注的,因为“没有一个设备可以长期阻挡互联网潮流。”

王冉(http://t.qq.com/wangran )则坦言,电子纸媒的商业模式也是广告+付费。“如果你执意停留在纸媒时代,iPad不能拯救什么。”

而在FT中文网专栏作者程苓峰(http://t.qq.com/chengl)看来,“电子杂志是把纸面形式简单的搬上网,其发展前景黯淡,网络创新的信息生产和消费模式,如SNS、微博等才是主流。”

谢文也同样悲观:“以iPad和电子书作为电子杂志的救世主,只是他们的一个设想,毕竟多一个电子杂志的订阅,就少了一个纸媒体用户,用户总数量没有变。再说,能让国内用户真正掏腰包为电子杂志买单的媒体少之又少,电子杂志行业在国内走向没落已经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