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对标体系和管理办法,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结构调整。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峰峰集团,剖析其对标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对企业开展对标行动有所启示。
□本报记者 安人和 许卫兵本报通讯员 栗矿军
在工业重镇邯郸,作为老牌煤炭企业,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今年1-5月份实现利税13.5亿元,出人意料地从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首次成为邯郸利税排行榜上的状元。
邯郸是一个重点企业、大型企业集中的地区,新兴铸管、邯钢等长期占据利税排行榜的前几名。峰峰集团因开采时间长、社会包袱重,此前的表现并不突出,这次为什么异军突起成为状元呢?
“通过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峰峰集团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董事长郭周克如是说,对标行动正成为峰峰集团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克服畏难心理,建立对标指标体系
“目前,我们已建立起由8大类共120多项指标数据构成的对标指标体系,覆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峰峰集团对标办公室副主任邢建军介绍。
熟悉煤炭行业的人都清楚,和其他行业比较,煤炭企业间的不可比因素更多,开展对标的难度也更大。“比如吨煤成本,这和资源的藏深关系很大。”副总经理王务平介绍,藏深800米的煤矿开采成本自然比300米的成本要高得多。
和全国其他重点煤炭企业相比,峰峰集团需要面对很多的先天不足:由于开采历史已达61年,采掘深度逐年加大,目前大部分资源的藏深都在800米左右,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地质构造也相对复杂,水、瓦斯等安全生产隐患较多,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民营煤炭企业相比,峰峰集团的社会包袱也要沉重得多。“2009年,集团的原煤产量1421万吨,但在册职工达4.5万人。一些轻装上阵的民营企业只用不到一万人就可以实现这个产量。”王务平说。
面对重重困难,峰峰集团的对标该如何开展?从哪儿下手?
“其实在去年对标刚刚开始的时候,部分干部职工也存在畏难心理。”郭周克坦言,有的干部职工认为不可比因素太多,对标很难开展。顶多也就是到其他企业走一走、看一看,开阔一下眼界而已。
“对标绝不是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只有通过深入开展对标行动,置身于一流水平的竞争中,我们才有审视自己的‘参照系’,才有向产业高端迈进的‘导航仪’。”在2009年10月份的第一次对标工作动员大会上,郭周克说,由于行业的特性,煤炭企业的不可比因素很多,那就把数字指标细化再细化,剔除不可比因素,把可比因素作为参照,确定自己的对标体系。
此后,峰峰集团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奔赴神华、中煤、山西焦煤、山东兖矿等一流企业学习考察,采集了大量行业先进指标,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个覆盖全面、针对性强的对标参照体系终于建立起来。
全员参与,末位淘汰,将对标行动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一环节
当这套对标指标体系清晰地展现在干部职工面前时,峰峰集团与一流水平的差距也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如何制定追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奋起直追,成为将对标行动引向深入的下一个难点。
7月7日,在峰峰集团码头洗煤厂,浮选车间浮选工王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测量仪器,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介质消耗——— 介质消耗是洗煤行业的重要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洗煤成本。
“2008年,我们的平均介质消耗是每吨原煤5.21千克介质,如今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2.55千克。”王军高兴地告诉我们,仅节约介质一年就可降低成本480万元。
围绕产品、生产效率、成本控制、消耗等主要经济指标,码头洗煤厂将对标指标层层分解,具体到各个岗位,使对标和全体干部职工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年1-5月份,在原煤产量同比增加32%的情况下,峰峰集团物资采购成本降低500余万元。”集团物流公司副经理胡新刚介绍。
库存、万吨产煤消耗、招投标率,这些硬指标标志着一个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的水平。为此物流公司将今年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处室和职工头上,使整体成本控制水平大幅度提升。
“这就是峰峰集团对标管理体系的一大特点——— 全员参与。”总经理陈亚杰说,按照经营业务职责相对应、数据指标具有可比的原则,峰峰集团制定发布了《对标工作管理办法》及覆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对标指标体系》,把对标指标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头上。
末位淘汰无疑让峰峰集团的对标考核拥有了强制性的约束力。“在对标行动中,我们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定期分析考核制度,将对标工作质量纳入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内容,每季度考核一次,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进行严格处罚。”郭周克说。
据了解,由于连续3次未完成对标目标任务,峰峰集团已有5名处级干部被免职。这样的考核力度,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不敢掉以轻心。
对标行动催生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老牌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度困扰着峰峰集团,成为其加快发展的一大障碍。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通过与山东新汶煤矿对标,峰峰集团引入了新的成本管理机制——— 把职工收入与一线成本紧密挂钩,谁成本控制得好,谁的工资收入就高。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是这样一项成本管理改革,就为峰峰集团带来巨大的效益——— 前5个月,峰峰集团的吨煤成本降低了5.26元,全年降低成本总额将超过1亿元。
科研投入的欠账曾让峰峰集团的科技创新处于进展缓慢的尴尬境地。但自从对标行动开展以来,一些一流企业对科研投入的重视给峰峰集团很大触动——— 兖矿每年科研资金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高达39.38亿元,获得重点科技成果732项。
强大的研发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重要支撑。为此峰峰集团加大了科研投入,自对标行动开展以来,以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收获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5项。与对标行动开展前相比,采掘机械化程度提高4.3个百分点,原煤生产效率提高0.45个百分点。
一组来自煤炭大省山西的数字,让峰峰集团领导班子受到震动:2009年1-6月份,山西省属5大煤炭集团非煤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实现449.55亿元,占到总销售收入一半以上,达到54.33%。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就必须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但长期以来,峰峰集团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生产初级产品、低端产品的单一粗放发展模式并未得到彻底破解。
为此,在对标行动中,峰峰集团谋划了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化工、电力为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现代物流为支持产业的产业新格局,着力打造中国第二大焦煤生产基地,并投资155亿元建设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 峰峰煤化工园区。未来的峰峰,将彻底打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对标行动,让峰峰集团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自己的软肋,企业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催生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郭周克说,围绕技术、装备、品牌、管理等方面,峰峰集团以对标行动为契机,正在向一流的现代化能源基地挺进。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