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东扩”引发的思考(下)
政府搭建创新平台 制图/褚林
□本报记者 郭伟 张许峰
因长城“东扩”,其落脚点天津滨海新区再度聚集了河北关注的目光。
之所以关注,不仅因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滨海新区,要完成好“中国北方经济中心”新引擎和催生中国经济“第三极”内核的角色转换,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的今天,来自这个邻居的“蝴蝶效应”会影响到河北。
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经济发展还处于制造业扩张阶段的滨海新区力图打造高端产业,需要吸引更多像长城这样的行业龙头或优势民企,从而造成企业所在地资本的流出和产业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因与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同样位居“改革开放排头兵”行列,其发展“红利”及创新心得,可与周边地区分享。
7月初,本报记者走进天津滨海新区,从更深层次了解长城“东扩”背后的客观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围绕八大高端产业,招商实行“掐尖行动”
“要紧盯国内知名大企业和民企,紧盯在津投资企业增资扩能。”7月1日,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杨金星告诉记者,这是天津市主要领导对滨海新区实现国家战略定位的现实思考,也是滨海新区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的捷径。
的确,截至2009年底,世界500强中有136家在津投资,涵盖379个项目。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带“中”字头的央企从石化到装备制造乃至粮油企业,在滨海新区接连现身。而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长城汽车进入滨海新区项目引进的“雷达”扫描范围也就不足为奇了。“长城汽车的高成长性和行业内领先的研发优势是滨海新区最为看重的。长城汽车经过长期积累,已经具备迈向行业高端的能力,也有足够抢占行业高端的欲望。”河北工业大学胡宝民教授认为,从皮卡到B级甚至C级车,长城汽车产品链条正加速向高端冲刺。这种态势正合滨海新区的“胃口”。
“瞄准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可以让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级别,而瞄准高成长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则意味着抓住了培育新兴产业的机会。”在河北经贸大学教授于刃刚眼里,这种“掐尖行动”实用且易见成效。
的确如此。
空客总装项目、直升机、运载火箭、卫星等航空航天产业项目相继到来,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等风电巨头落户,中船重工、中石油等央企进驻,让滨海新区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紧盯世界500强,紧盯中央大企业,紧盯优势民企。”三个紧盯让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具规模,航空航天等八大高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也让滨海新区的发展又好又快。
2009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23.5%,总量占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今年1至5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杨金星告诉记者,“这种发展速度60%以上是新投产项目带来的,这些项目大多是大项目、好项目。”
解决企业共性难题,政府搭建创新平台
7月8日,位于滨海新区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宣布将下属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天津汽车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四个部门进行大整合。
整合的目的很明确——— 2年内该中心将建成国内实力最强的汽车出口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为车企提供国外市场和政策、国外技术标准等数据,并输出咨询、交流、培训、一体化认证等相关服务。“科研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是吸引我们前来的重要因素。”长城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感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就是从单纯服务和优化投资环境转为构建创业和创新环境优势。”滨海新区商务委招商负责人表示,这种环境优势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在汽车行业为企业打造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滨海新区也在尝试。”这位负责人说,以“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综合性大平台的建设”项目为龙头,这里正在建设“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以期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据介绍,这个大平台按照药物研发规律,建立了从上游中试平台到下游临床研究比较完善的研发体系。目前已引进新药研发团队106家、医药类创新型企业200多家。
“土地可以买,厂房可以建。但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开发凭一己之力难有突破。能办单个企业不能办的事情,这正是滨海新区的引力之源。”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张建国说。
在曾经考察过这里的张建国看来,滨海新区在打造产业链,凝聚产业集群的背后,实则是一条清晰的“技术链”正在梳理成型。“这使得每一个带着问题而来的企业,都有机会在他们那里找到解决方案。”
如今,滨海新区锻造的一条条“技术链”正在各大优势产业中形成,一个个核心技术平台则成为掌控链条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等5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相继建成,90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陆续落户。
“将来我们这里会成为科研中心、创意园区和技术输出中心。”滨海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单纯承接变身对接,区域合作新题待解
几乎在长城“东扩”的同时,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开始高调布局河北。
“石家庄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已经获准设立,其在唐山投资的首家超市同时获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沃尔玛”(河北)百货有限公司、英国TESCO(特易购)等世界500强企业河北总部纷纷落户,世界三大零售巨头已齐聚石家庄。有消息称,富士康的大部分生产线也有望北迁至廊坊。“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的节点正延伸至环渤海和我们河北区域。京津冀之间经济合作也将由原来单向流动变为双向流转。失去长城的一半产能看似可惜,但也意味着河北有望揽获更多机会。”于刃刚认为,目前许多大公司出于战略布局考虑正在寻觅北方地区的基地落点,众多品牌企业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开始着手外包制造。
滨海新区方面也认为,长城“东扩”不只是单方受益的事,河北也有着自己的机会。
“滨海新区高端产业的发展将创造庞大的配套、人力和市场需求,完全可为河北所用。”杨金星强调,“河北企业可以依托这个共用平台上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行低成本研发,并将成果带回到河北转化。”
从滨海新区传递出的这一信息,我省如何看待?
“他们有着巨大的政策空间。与之主动对接,就有可能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比如在滨海新区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享有国家层面多方面支持,目前已吸引海内外48个研发团队进驻。”
张建国表示,滨海新区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中船重工等一大批大项目中,需要配套的产品与企业数以千计,河北如果能在钛铝合金、航空燃料、造船用优质钢板材、焊机等领域与之对接,必将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长城“东扩”现象也让业界更多反观自身。
经济界人士认为,在滨海新区研究我省优势民企同时,我省也到了研究对方企业发展诉求,顺应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合作态势变化,从更大区域审视和寻找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方式的时候。“而尽早完成产业聚集,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营造吸纳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优势,是我们要立即着手的工作。”省委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李炳亮提醒说。
我们希望,通过对长城“东扩”现象的审视,能够给河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