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汇丰银行和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公布了最新的PMI指数。汇丰公布的6月产出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9.7%,自2009年4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是大幅下降4.7%至48.2%,为2009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而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制造业PMI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大幅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下滑降至50%以下。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则称,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在外需减弱和基数抬高双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出口增速将出现回落。因此,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景气指数将继续保持回落态势。
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在最新一期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报告中指出,过去数月以来,制造业新订单一直承受下行的压力,因为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阶段。尽管库存周期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的内需却并无太大起色,因而难免影响新兴市场企业的出口业务,使之无法保持过去数月的增长势头。此外,由于发达国家即将进入若干年的财政紧缩期,国际贸易可能将会更趋疲弱。
面对一系列下滑的经济数据,市场开始担心下半年的经济走势。这一点在股市上反映尤为明显,在持续的博弈震荡中,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已从4月初开始一路走低,三个月跌去600多点。同时,市场上开始出现经济二次探底的声音。
二轮经济刺激计划是否出台?
在日前举办的“2010恒生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北京站的演讲中,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中国出口不可能再现过去10年的辉煌。中国必须布局未来5年至10年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而未来两三年则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起点,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龚方雄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故中国未来的紧缩政策会变得非常谨慎,很多想推的紧缩政策可能暂缓甚至放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6月27日也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一些国家过早紧缩财政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这样的决策失误可能会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数百万失业人员将会为决策失误付出代价。他认为,世界各国政府现在均表现出对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而事实上,真正的威胁却来自通货紧缩;各国领袖都在宣扬收紧开支的必要性,但真正问题却是支出不足。
那么,在此情况下,中央政府是否会像有些媒体所言,启动第二轮刺激经济政策方案呢?
“中央政府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不就属于二次经济刺激嘛!”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在接受本报连线采访时则这样表示。
赵锡军说,国家计划2010年在西部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相对于2008年的4万亿投资规划,这只是一个应对当前危机的小规模经济刺计划,但将极大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信心。
他认为,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增长没问题,但不意味着年年要保持8%、10%的增长。GDP下滑到6%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可能超过了社会公众的心里承受能力,因为这意味着收入下降、更多的人失业。因此,8%的GDP增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道红线,当前政府就是要为此稳定信心,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则明确表示反对,不主张类似去年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的办法以及扩张的财政、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经济一下去就使用这个办法,从1998年到现在实际上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认为,中国不会再出台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他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对经济产生巨大拉动效果同时也带有很多负面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快速增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