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商:热卖出乎意料紧急调货“增援”
本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马建敏)雪梨干、野杏仁、活性炭工艺品、出口高档玻璃器皿——— 今天,这些来自河北的绿色、新特产品,在北京开锣的“河北商品大集”上一露面,就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
在河北东方丽人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摊位前,一对准新人选购了一套价值2000多元的高档床上用品。他们惊喜地说,河北的产品真是质优价廉,要知道,同样品质的商品,在商场里价格要贵一倍呢。“没想到一天卖出这么多,看来要马上调点货过来。”今天,唐山刘美实业有限公司的刘美烧鸡大受欢迎。据记者了解,由于出人意料的热卖,为了保证商品不断档,许多企业都在准备调货“增援”。
与食品、工艺品、床上用品相比,大集上酒类销售稍显冷清。这次刘伶醉、衡水老白干等知名企业都来参展,但可能是季节的原因,前来购买的人并不多。衡水老白干的销售人员说,参展是为了宣传,并不看重销售量。
北京消费者:质优更该“巧打扮”货好也得“善推销”
本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马建敏、马彦铭)在今天开幕的北京“河北商品大集”上,一位北京顾客向参展的涿鹿一家食品企业销售人员询问有没有小包装白杏仁。当得知只有3公斤包装的产品时,这位顾客遗憾地走开了。一位在大集上购买了多种商品的北京消费者表示,河北展销的商品内在质量都不错,但一些商品如果能注重些外在“打扮”,可能会更多地吸引消费者。
此次大集,我省展销商品涉及7大类共计300余种。其中,食品、农产品占比较大,而且都是包装类产品。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产品包装太过粗放,像3公斤装的白杏仁,显然就不适合家庭食用,而摊位上又不能零散销售,一些消费者只能放弃购买。
不只是包装,一些企业在展位布置上也过于简单。在一家纺织品展位前,一些质量非常好的出口毛巾、浴巾与内销的低档产品堆放在一起。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在商品摆放上花些心思时,她说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对于食品类商品的推销,“先尝后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记者在大集上却很少看到这种推销方式。有位北京消费者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河北的推销人员都比较“腼腆”,要是再遇到“腼腆”的顾客,那好东西也卖不出去了。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