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比重的下滑、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放行的短期因素,长期因素是市场对直接融 资 渠 道 和 投 资 品 增 加 的 必 然 要求。”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良好投资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扩大更多的是一种“水到渠成”。接近央行的观察人士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近代金融创新的重要代表,曾一度被视为各国金融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但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出现,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全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前景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事实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身只是一种金融手段,背后附着了收益与风险的转移,无所谓好坏,它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如何设计和使用。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过快,使用过于泛滥,而监管又严重缺位,成为了助推次贷危机的帮凶,但这并不能抹杀信贷资产证券化之于金融体系创新的重要作用。
原则 复杂产品靠边站 向过度证券化说“不”
虽然市场传言全面放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但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扩大时所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国应坚持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明确禁止过度复杂的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他解释说,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保持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适度隔离有利于防范危机的发生,尤其当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他认为,过度的资产证券化打通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降低了银行贷款审查的激励,模糊了自营和代客业务之间的界限,使得银行不再坚持“客户为本”的理念,这些问题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此,银监会坚持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明确禁止过度复杂的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严格控制不良资产和没有稳定现金流资产的证券化。
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时文朝日前在“中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进行信用衍生产品创新时,必须把握实需原则,开发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首先,产品结构要简单、透明。结构简单的产品容易被投资者理解,风险也更加容易计量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市场保持较高的透明度。简单产品还有利于监管当局把握关键风险点,并能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防范风险,确保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其次,要严格控制产品杠杆率。我们应严格控制衍生产品创设规模,通过设置杠杆比例上限和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防止杠杆无限放大。此外,产品要服务于实体经济需求。我们在推动信用衍生产品创新时必须基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能让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基础。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