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存在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理论界关于收入差距问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差距的国际警戒线对中国算不算数
国际上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五等分法以及主要用来衡量区域之间差距的泰尔指数等。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收入分配用的比较多的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3是平均主义分配,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就意味着出现了两极分化。国际上一般把基尼系数大于0.4作为警戒线。那么,究竟存在不存在一条收入差距的警戒线,我国收入分配的警戒线究竟划定为多少,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收入差距的警戒线是不同的,不存在绝对的分界,所谓国际标准也并不严格,只能作为判断收入差距大小的参考。基尼系数本身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没有考虑税收因素;二是没有考虑不同地区消费模式的差别;三是没有考虑收入带给个人的满足程度具有边际效用递减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既然国际上存在此标准,我国应该与国际警戒线一致,即把0.4作为警戒线,不要再搞什么中国特色。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均质性很低的社会,没有必要机械地死死地守住0.4这条线。第四种观点认为,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也不存在固定的收入差距警戒线。同样的基尼系数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各个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并不是基尼系数越低越稳定,即使超过0.4并不必然带来社会不稳定。那么究竟划在多少合适,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人提出划在0.5比较合适,也有人提出,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划在0.4比较合适,全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上限划在0.5比较合适,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另外,也有人提出1.7:1的城乡收入差距警戒线,30%的中产阶级收入阶层结构警戒线以及70%的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率警戒线等。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