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李豫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本身就是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国际化的内容,也为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场及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后者也对前者的各项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强势货币的基础已逐步具备。
不过,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再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惟一条件。据世界银行行长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介绍,对于国际货币的标准,最初是谁拥有的黄金多,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后来谁是债权人,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现在是,谁的金融市场发达,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也将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化道路。
全球金融风暴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迅速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本身就是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国际化的内容,后者也对前者的各项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推进:一是在边境贸易中,东南亚周边部分地区首选结算货币已经是人民币。
二是2009年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稳步推进,到2010年2月,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到116亿元。
三是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约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
四是发挥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合作中的作用。2009年在第12届东盟“10+3”财长会议上,中日韩在区域外汇储备库中,出资总额为960亿美元,占出资比例的80%。如果区域内发生金融危机,区域外汇储备库可以借贷方式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资金帮助。
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场及基础设施条件,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解决:
第一,在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交易、投资、风险管理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最近公开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在上海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可能性。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以借鉴新加坡建立在岸的离岸金融市场经验,由央行所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离岸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央行不干预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但可以实时了解掌握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克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开发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新系统、建立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货币对新市场,实现区域化周边化双边货币直接兑换。在目前中俄边贸中,双方虽然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必须借助美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才能正常运行,这使得边贸结算成本与普通的国际汇兑相比未见明显减少。
第三,我国的支付系统仅限于境内支付结算和满足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国际结算,不能满足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人民币贸易结算和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其他方面结算的要求,需要创新建立人民币境外和跨境支付系统;与此同时,借鉴纽联储和欧央行ECI项目管理境外美元欧元现钞的做法,配套建立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渠道以及全球管理中心。
总之,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只有排除外部干扰,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积极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以人民币为主要产品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及离岸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中国自主品牌的支付结算、征信评级、金融信息服务和其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央行利用金融市场传导调控货币汇率政策的水平和能力,才能牢牢掌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和其他控制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李豫)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