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农副产品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供应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别大,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而稻谷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国家储备量大,游资炒不起来。
炒作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社会消费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目前看见的结果——价格异常波动,社会反映强烈。
问:
对通胀预期产生何种影响
问:农产品处于价格链条的“终端”,其传导性强。这一轮价格上涨对中央“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哪些挑战?带来哪些影响?
答: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从涨价中得到好处。 目前价格异动的农产品,虽然属于必需品,但消费量相对较小,需求量有较大的弹性,大蒜和绿豆的情况都是这样。这些小品种的价格上涨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CPI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
问题在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异动会有一种“示范”作用,会增强社会的通胀预期。特别是极少数人不断囤积居奇,而且不断释放价格猛涨的信息,对通胀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任其发展,必将对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总水平,安定群众生活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问:
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
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标本兼治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要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如何确保政策措施的迅速落实?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否实现?
答: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地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决定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拟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
价格部门最近部署了一系列市场巡查检查,在主产省主销省都发现一些炒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的线索,我们将在核实相关证据后严肃查处、给予曝光。同时,也要加强对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价格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加强价格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