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山县,随着农村清洁循环利用示范工程的实施,温塘镇温塘村和平山镇东曲堤村通过建设生产垃圾池、农田排水系统等八项工程,采取综合循环经济手段,变“三废”为“三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日前,记者来到东曲堤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家园整洁喜开颜
“现在我们用沼气烧水只需10多分钟,还特别干净,不像以前烧柴烧煤的时候,烟熏火燎,烟灰乱飞,整个厨房都黑乎乎的。”穿过笔直整洁的街道,走进一处整洁的农家小院。见有人来,正在烧水的女主人邢景凤从厨房里迎了出来。记者走进她家厨房一看,果然,厨房墙壁和灶台上贴的白色瓷砖干净得好像新贴上一样,整个厨房里干干净净的。邢景凤告诉记者,使用沼气特别省事儿,只需隔段儿时间往池子里添几车猪粪、牛粪什么的,就会产生沼气,不用再买煤了,一年大概能节省500多元。
“沼气池就是一个杂烩缸,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填,是处理垃圾的好帮手。沼液还可以当除虫剂用,沼渣可以肥田。”随行的村支部书记郝保寿介绍说,自从该村清洁循环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村里还修建专门的注排系统,家家户户的下水道都与村里的注排系统相连,废水、污水都通过注排系统流进了污水处理池,不光家里变干净了,村里也变干净了,彻底改变了过去家家废水、污水往街上流的脏乱景象。
田园靓丽展新颜
在东曲堤村村东,记者看到许多种菜村民正小心翼翼地把地膜从地里掀起来,然后慢慢卷成捆,不知这是为何?“这些地膜没破的收起来明年还能接着用,既能减少开支,还能减少污染。”村民郝彦书告诉记者,以前地膜都是用一年就扔了,自从村里号召清洁循环利用以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懂得循环再利用了。
“那这些坏了的地膜怎么办?”记者问道。
“坏了的都扔进地边的生产垃圾处理池。去年,由农业局技术人员指导,我们修建了5个生产垃圾池,对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特别是对像地膜、农药瓶一类具有长期污染性的垃圾坚决回收。”郝彦书介绍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自从清洁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实施以后,村里加大了宣传力度,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加深了,行动自觉了。不仅田头地尾垃圾遍地的现象不见了,村里的生产生活垃圾还经过高温处理转化成肥料还了田,以“一池四改”为重点的沼气池建设也逐渐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的生产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化学药肥的投入。
水源清澈映笑颜
东曲堤村是个移民村,紧邻黄壁庄水库,是省会水源地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控村之一。通过建设科学的注排系统,修建污水处理池,大大降低了水源污染。据村党支部书记郝保寿介绍,村里的污水都经过注排系统集中到污水处理池,经过澄清、过滤和简单的净化处理后,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实现了“农户——输水管——污水处理池——农田”的再利用。
说起清洁循环工程带给村里的好处,郝保寿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他告诉记者,以前生产生活垃圾随便乱扔,风吹雨冲,很多都进入了水库,在岸边漂着厚厚的一层,白的、黄的、黑的。水草不长了,鱼虾也少了。实施清洁循环利用示范工程以后,水库边垃圾少了,鱼虾多了,环境也美了。“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依托紧靠库湾的有利条件,上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垂钓度假亲水项目,对水岸边和村里进行绿化、美化,把我们村建成环境优美的休闲度假村。”
据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焦和平测算,通过清洁循环利用示范工程的实施,配合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东曲堤全村农业可节本增效25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