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战略的起点、目标和行动三要素
作为企业整体成长战略,利基战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康荣平研究员于2001年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企业选择一个较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第一,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进入壁垒,逐渐形成稳定、持久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利基战略的起点是一个较小或狭窄的业务领域,可称其为利基业务。实施利基战略的主体一般是弱小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利基战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成为其较小领域内的冠军企业。
利基战略的行动主要有以下6大战略原则:质量领先是基础和前提;改进创新是日常中心工作;密切客户关系是关键,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全球化经营是必须的,但也是最困难的;建立各种进入壁垒,使自己在“利基”中,拒别人在利基之外,是所有行动的核心;独特性优势是永恒的追求,只有形成独特性优势,利基才能最终成形。
判断某项战略对某类企业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一是战略与企业本身之间的适用性,二是战略解决企业特定问题的针对性,三是战略实施与企业能力之间的匹配性。利基战略与中国企业之间拥有适用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对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利基战略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适用性。首先,利基战略的实施主体是弱小者企业,而中国企业在全球视野下都是弱小者。第二,利基战略的业务起点是一个狭窄的产品/服务领域,中国尚未形成真正的统一市场,客户价值仍未得到普遍重视,中国的产业终局也未形成,导致中国存在很多的利基业务空间;第三,中国企业家的远大抱负,与利基战略的全球冠军目标有较大的适应性。
利基战略的专注、执着和坚持不懈,决定了它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战略问题,而不是短期的生存和赚多少钱的问题,也不是毫无目标的做大做强问题。
不同的战略实施,有不同的企业能力要求。战略实施与企业能力之间的匹配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战略实施之前,企业本身就具备实施该项战略的基本能力;第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能够获取和培养该项战略所需的主要能力;第三,战略实施之后,企业获取了以前所不曾有的新能力。
利基战略实施之前,所需要的企业能力是较低的,企业只要选择的利基业务合适,一般均具有一定的基本能力;利基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主要能力是跨国经营能力,这是一项挑战;利基战略实施之后,企业将具备较好的专业化能力,而这正是企业能力的基础。
中国企业天生地缺乏专业化能力,而专业化能力又是企业组织能力、企业多元化能力等能力体系的基础,中国企业必须补上专业化能力这门课程。而利基战略的成功实施,将使战略主体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化能力,这种专业化能力将促进企业能力体系的形成和提高,有力支持企业其它战略的实施,进而在战略实施与企业能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
(柯银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
利基战略的行动主要有以下6大战略原则:
1.质量领先是基础和前提;
2.改进创新是日常中心工作;
3.密切客户关系是关键,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
4.全球化经营是必须的,但也是最困难的;
5.建立各种进入壁垒,使自己在“利基”中,拒别人在利基之外,是所有行动的核心;
6.独特性优势是永恒的追求,只有形成独特性优势,利基才能最终成形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