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澳大利亚馆是中电四公司承建的项目,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先后承揽完成了上海英特尔、北京中芯国际、昆山龙腾光电、深圳日立、大连路美、合肥京东方、长春西门子等上百项知名品牌项目。
●自2003年改制以来,公司合同额已突破10亿元,营业收入接近9亿元,7年间,年均增长超亿元,创造了建安行业快速崛起的奇迹。
●浙江壳牌项目的顺利中标,标志着中电四公司在化工工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如今,中电四公司主要业务已由单一的电子行业、科研建筑扩展到石油化工、生物制药、设施管理等众多领域,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并实现了由单纯施工型向管理技术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两个根本性转变。
“我们承揽的上海世博园澳大利亚馆项目是胡总书记视察过的唯一外国展馆,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与IDC、M+W、日立建设等十多家国际知名工程公司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英特尔、京东方、兰生所、华为、壳牌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科技知名品牌企业,都是我们的忠实客户。”说起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兴文充满自豪。
中电四公司人有理由自豪。自2003年改制以来,伴随着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品构成的快速提升,公司合同额已突破10亿元,营业收入接近9亿元,7年间,年均增长超亿元,创造了建安行业快速崛起的奇迹。
不断创新
公司注入发展动力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原为电子工业部机电设备安装公司,始建于1953年,是伴随共和国早期建设而诞生的专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迁往省会石家庄,参与了我市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宝石集团等众多重点工程建设。几经风雨,几经变迁,如今的中电四公司正充满活力地驶上发展快速路。而创新,在中电四公司的飞跃式发展中时时相随。
“我们已经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购置了房产,公司模拟总部正在筹建中,有了这个总部,会更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党委书记刘兴文说。这个模拟总部,是公司管理体制再次创新的“结晶”。
2003年的改制,开启了中电四公司发展的“魔力门”,保持公司发展的不竭活力的法宝就是创新。创新则生,守旧则亡。回首中电四公司的发展步伐,无不印证这一理论。
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改制伊始的中电四公司,开始了管理创新。在逐步加大公司层面直接开发管理项目力度的基础上,启动了由大包干承包责任制向公司和项目两级核算、专业和项目矩阵式交叉管理这一运营模式的转变,由公司统一掌握重要关系、客户、信息等外部资源和人力、资金、设备等内部资源,与其相配套的职位设计、酬薪改革方案也随之实施,与国际接轨但国内少见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所有员工打开了广阔的上升通道,调动了广大员工争上进、求发展的积极性,公司发展充满活力。为了适应公司项目和人员高度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快网络信息平台的更新升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在我们公司,技术人员都要做课题,发表了论文还有奖励。”刘兴文说,公司建立了课题调研和论文发表奖励制度,奖励额度高达5000元,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面对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电四公司充分意识到了科技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员工培训,并在相关业务领域内开展科技创新。技术实力的快速提升,使中电四公司稳居高科技工程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
几年中,公司全资收购河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与香港奥星集团合资、由中电四公司控股成立中电奥星制药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投资注册河北中电开利贸易公司,引进专业人才投资控股成立北京中电凯尔设施管理公司;整体吸收北京世纪盛通生物工程公司相应设立科研建筑事业部;引进美国西图公司专业管理人才,投资成立赛弗科工程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电四公司就像一个无形的“磁铁”,以其快速发展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新鲜血液”的注入。
从大到发展思路、产品结构、管理技术,小到工作方式、操作技能等,公司都极力破除安于现状的守旧观念,大力倡导不断改进的创新思维,并以策划活动、思路要求、表彰奖励等硬化手段加以推动,公司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对市场开发、项目执行、安全保证、质量提升以及其它各专业职能部门,都会依据自身现实情况和外部成功经验,分别提出创新的思路和目标,各专业部门据此制定实施措施和细化方案,不断加速的工作创新促进了与国际运作模式的全面接轨,缩短了与同类成功知名企业的差距,许多方面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而独树一帜,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开拓市场
立足高科技工程领域
英特尔、华为、龙腾、壳牌……在中电四公司采访,会听到很多大公司的名字,而这些公司,都是他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这个群体七年来不断壮大,如今依然在壮大中。
“我们非常重视开门项目,或者称为种子项目,就是新领域的首个项目。” 刘兴文说。去年中标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使公司开始涉足于生物制药工程领域并实现快速起步,随后,公司乘胜追击,接连顺利中标武汉生物制药研究所、惠氏制药及西氏医药包装等项目。
浙江壳牌这一知名项目的顺利中标,标志着中电四公司在化工工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成为打开化工行业工程市场的敲门砖。“在这些知名品牌的种子项目中,我们派出的都是最优秀的团队,目的就是创牌子,从而打开新的市场。”刘兴文说。
以前,中电四公司局限于周边市场和电子行业。改制后,针对省会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局面和单一行业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走地域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市场路线,瞄准了高端市场、高端客户、高科技工程领域的市场定位。提出了扩展新的行业市场和工程上游产品的策略和方向。
如今,中电四公司的市场重点集中在华东、华南、京津等沿海一带经济科技发达地区,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已逐步辐射延伸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主要业务板块已从电子信息及电磁屏蔽、科研建筑扩展到石油化工、生物制药、设施管理等行业,而且新的行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到近半数的比例。中电四公司承接项目,坚持依据市场定位和自身核心技术能力的选择性,紧紧盯住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石油化工及设施管理等行业高端市场,围绕洁净厂房及所涉纯水、特气等核心技术目标,瞄准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领军型客户,先后承揽完成了上海英特尔、成都英特尔、北京中芯国际、成都中芯国际、昆山龙腾光电、苏州日立、深圳日立、大连路美、北京京东方、合肥京东方、北京海德汉、长春西门子等上百项投资业主或项目本身具有“全球之最、区域之最”称号的知名品牌项目。名牌项目的业绩和良好的业内口碑唱响了中电四公司在工程行业的品牌。
扩展业务
不断丰富和提升产品内容
过去一说到建安企业,第一反应就是搬搬扛扛干活施工,采访中听到公司已没有施工工人岗位的介绍,感到纳闷不解。原来中电四公司几年以来,通过人才、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由单纯施工型向管理技术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两个根本性转变,已全部由外部分包方式取代内部直接施工,将产品类型提升到工程业务链上游的各个层面,范围已基本完整覆盖咨询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试车检测、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咨询设计、工程总包、施工总包、专业承包、设施管理等单一式或组合式的需求服务。
中电四公司依托河北石化院、中电奥星公司、总承包公司等子公司快速扩展总包和设计业务,跳跃式地提升新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其份额比重得到快速成长。浙江壳牌、苏州亚旭等多个规模型总包项目的成功实施,以实战方式培训锻炼了专业队伍,检验了开拓新品的攻关能力。产品层次向行业上游的快速攀升,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能力,开始出现与昔日伙伴关系的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直接竞争同台竞技的局面,成都英特尔总包项目的成功实施就是典型一例。随着北京模拟总部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协调管控职能的逐步到位,横向行业平台和纵向产品板块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必将呈现出更加崭新的局面。
今年3月,北京中电凯尔设施管理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这意味着中电四公司引进职业经理团队的计划有了新的进展,更意味着公司产品结构得到新的延伸。中电凯尔将以高科技制造业工厂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动力设施等运行保养、修缮改造、节能环保、咨询诊断等服务,依托资深的技术专家团队,将完备的运行维修数据、多年积累的运行经验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客户的相关系统,保证客户生产运行的稳定、安全、节约和高效。这对中电四公司来讲,通过对客户提供范围更宽质量更高的售后服务,密切与客户的关系、增加其依赖程度、稳定客户群体,同时在中电凯尔开发新客户中也将扩展整体新的市场渠道。
引进人才
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成败关键在人,道理简单但做到却很难。采访中看到中电四公司自制奖卡的奖章图案中,有个以招、聚、选、育和才字组成的团字,新颖之余也看到了四公司的用人之道。改制以后,中电四公司提出了市场化全球化的人才观,在用人思路和制度上大胆创新。在将人事处更名为人力资源部的同时,着力调整其功能和定位,由被动的事务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开发培养和结构调整,由因人设事转变为以事选人。在提升岗位工作标准和测算各类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以每年超过总体10%的比例,从高等院校和社会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大城市都设有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既是公司了解市场的“触角”,更是吸纳聚集当地优秀人才的前沿招聘工作平台。随着公司对人才吸引力的增强,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引进的标准和层次。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受高等教育人员比例从不足30%提高到了80%,本科以上已达60%,研究生以上已达7%。彻底改变了人员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建安企业劳动密集型的基本特征。由于按需定向招聘,保证了招一拨人才带一片业务的良好效果。高端人才的加盟,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加大引进力度的同时,中电四公司更注重对人才的培训管理、沟通融合和考核激励,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根据行业和产品扩展对人员能力提升的要求,每年都高密度、多层次和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安排人员培训,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员工终身学习。建立完善多层次多系列的上升通道,充分给予员工展示才华的空间。坚持讲学历更重能力、讲文凭更重水平、讲资历更重现实,为大家提供充分而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使公司成为员工迅速成长的摇篮沃土,三十来岁进经营班子、二十出头当部门经理、工人出身主管项目等等,这些在公司已不稀奇。为了建立科学的管理考核缴励机制,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北大纵横和深圳美杰等管理咨询公司,提供调研咨询和诊断策划,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在多年运行中得以完善,参照岗位的市场价值和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各类人才发挥了重要的吸引和激励作用。
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相似的,一个好企业一定能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这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建安企业与艰苦二字是划等号的。我们的员工常年工作在外,但是却没有一个叫苦的。”公司党委书记刘兴文介绍,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非常有条件跳槽的各层次的员工,能够这样高度自觉地勤业、敬业和创业,源自于对企业深深的热爱,源自于已深深扎根的事业追求,也源自于企业浓浓的文化氛围。
中电四公司以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共同愿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是靠空话套话去编撰和说教,而是靠中高层人员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去引导,靠员工中的优秀行为和典型事例去诠释,靠在理解尊重爱护基础上的广泛深入细致的交流沟通去培育。因此中电四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约束力和感染力,得到了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形成了全员共创共享优秀文化氛围的良好局面。”学身边人讲身边事”等公司每年策划推出的大型主题活动,在相互感染自我陶冶中充分展示广大员工的精神风采。在去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中电四公司在深感压力的情况下,仍明确提出 “不减薪,不裁员,促进步,求增长”总体思路,令全体员工感到温暖的同时倍受鼓舞,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保持了公司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磁石般吸引着员工的心,成为分散于各地的全体员工为共同事业而拼搏的导航台。
改制七年,中电四公司已经脱胎换骨,呈现出企业有人气、员工有朝气、工作有生气、发展有底气的兴旺景象,一匹黑马展现于高科技工程行业。品牌无价,荣誉就是见证。在中电四公司的荣誉室,我们看到了墙上挂满的奖牌和台上放满的奖杯,鲁班奖、中国安装之星、全国科技成果奖,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质量服务诚信示范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先进建筑施工企业、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北省工商局重质量·守信誉示范单位、石家庄市AAA级信用等级单位等,这些目不暇接的奖杯奖牌浓缩着中电四公司人的智慧和企业的成长历程,中电四公司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相关行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陆续成为中国建筑协会、中国安装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河北省建协等15个行业组织的理事或会员单位。看着中电四公司当家人陈士刚董事长在去年总结表彰会上激情洋溢的工作报告,品味着公司的战略路线图和一流工程公司的远景描绘,依稀让我们看到了孕育在河北大地的中电四公司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