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周二(4月27日)援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的话报道称,可能现在必须考虑选择适当时机重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中国有必要在二季度重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巴曙松指出,如果维持现行汇率政策安排将稳定出口竞争力,抑制套利资金流入。不利的方面在于可能会直接影响通胀预期,不能消除升值预期,恐将刺激美元套利交易。自2008年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暂停了小幅升至的步伐,汇率一直稳定在6.82-6.83之间。
他预计"二季度的出口会出现非常大幅度的上升,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也十分强劲,物价上升的压力加大,结构转型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
巴曙松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反对少数国家过分政治化,也要反对传统的冷战思维,人民币汇率首先要服务的是中国自身经济运行需要和经济利益。
于此同时,政策应消除长期形成的"浮动恐惧",应释放明确信号,防止汇率短期内的过度大幅波动。他认为,汇率波动幅度过低实际上制约了国内的利率工具运用,因为低估的汇率使得利率也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于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以及抑制资产泡沫并不利。
巴曙松认为,与其猜测人民币汇率应当升值多少,或者均衡汇率在什么水平,还不如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上,让各种供给和需求的力量能够越来越自由地在市场上交易,通过交易来达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汇率。
2005年时,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应当升值15%就可以解决中美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实际上从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超过20%,反而在这个升值的时期,中美贸易顺差迅速扩大。
巴曙松说:"我个人认为,结合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价格的上涨等因素,目前人民币汇率即使有低估,幅度也是十分轻微的。如果考虑到美元近期的走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的低估程度就更少。"
他并指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有利于使国内的货币政策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逐渐摆脱对美国经济金融的依赖;并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