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顺差被夸大了30%以上 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带来极大风险
近日,美国国会多次抛出议案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并要求“不再利用被低估的汇率来促进出口”,提出寻求以人民币“低估”为由对中国出口征收高额关税。而经济学家们则认为,贸易顺差并非由汇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并未低估,真正低估的乃是生产要素价格。
低估论存在两方面误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指出,美国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20%至40%的数据,是一些研究人员主要根据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数据测算出来的。“在封闭条件下,这种测算方法可能还具有合理性,但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这是根本经不起检验的。”他说,况且,由于美方测算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时,算入了转口贸易以及拔高了加工贸易报价标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被美方夸大了30%以上。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不应该简单地只关注中美贸易之间的数字,应该将中美贸易之间的顺差,视作是日本、韩国包括德国在内多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因为中国的出口大多为加工贸易,中国进口这些国家的设备和原材料,然后将其出口到美国。在此过程之中,中国只获得了加工收益。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人民币当前并无明显低估迹象,但很不幸的是,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有太多的政治干扰。大家应该看到的最关键一点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明显加大了进口。”奥尼尔表示,人民币低估论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无视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值近20%的事实,二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贸易模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口增长急速上升,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于出口而言。
专家们都认为,货币升值无助于减少贸易和国际收支顺差,这已经被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自身的实践反复证明。
实质是生产要素价格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人民币汇改升值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年均增长20.8%;去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却下降了16.1%。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在短期内和市场供求是有关系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与该国的价格体系有关系。人民币之所以让人觉得低估,实际上是因为中国很多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如果这些价格能达到国际水平,人民币未必就是低估。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也表示,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是以要素价格的低估为代价的。首先,在社保、员工频繁加班、工作环境安全性等方面积累了很多问题,大量农民工工资偏低。其次,很多制造企业以种种办法回避了环境责任,通过“负的外部效应”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社会。第三,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不惜以廉价土地和税收减免来开展竞争,也为企业增加了扭曲的“成本优势”。
刘胜军强调,正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被低估,才出现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资源更加向政府和企业集中的态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结论,所谓人民币低估只是个表象,其背后是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
人民币汇率要保持稳定
在谈到如何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时,李稻葵表示,中国一方面需要把握住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不让美国对中国有任何误解。另一方面,中国应该主动地跟美国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应仅仅局限在美国国会和白宫,还应包括美国的各个州。“中国可以增大对因制造业萧条而面临大量失业问题的州的采购,以便缓解它们在这一过程之中的压力。”李稻葵说。
金融学者陈雨露认为,当前应保持汇率稳定,通过保持汇率的稳定来避免泡沫经济。他说,货币升值与房地产价格提升间的关系,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是非常普遍的。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能会诱发资产价格新一轮大幅上涨,从而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中国经济当前处在复苏进程中,人民币如果大幅升值,将带来极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指出,中国在短期内(10-15年)之最佳策略就是坚决维持固定汇率。 (路倩雯)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