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嘉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哪些重要变革?
彭国瑞:嘉吉起伏最大的阶段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与很多美国公司一样,嘉吉当时也面临破产和关门,但在艰苦努力下最终还是度过了“寒冬”,在二战之后成功地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两位家族管理人员相继去世,而且去世的间隔时间非常短,那个时候也经历了非常大的转换,开始从家族管理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嘉吉公司去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拓展业务,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嘉吉公司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如果要成功,必须要扩展自己的全球发展战略。从那之后的60年,嘉吉公司就开始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经理人》:为什么嘉吉绝大多数的业务是B2B业务,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还是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
彭国瑞:嘉吉的业务大多数是B2B,只有极小部分是B2C。企业如果想从B2B转到B2C,整个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以及主要的核心能力都需要转型。因为B2C面对的更多是消费者,还有新产品的开发、广告等等各方面的业务。嘉吉之所以选择B2B业务,是由企业的能力决定的,嘉吉公司的专业技能更适合做B2B。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竞争对手的历史演变,比如“Pillsbury”和“通用磨坊”,他们的创建过程和嘉吉非常类似—刚开始都是谷物生产商,之后进入了农业加工领域。但是这些公司后来开始转型建立B2C的架构,逐渐地,你会发现他们的农业根基越来越弱,因为做B2B和B2C是完全不同的思维,股东对你的期望值,以及你所拥有的技巧都是完全两样的。所以,像“Pillsbury”和“通用磨坊”等企业,一方面想保持自己深刻的农业基础,同时又拓展自己的B2C业务,是很难两全的。
《经理人》:为什么嘉吉要保持家族制,如果上市,是不是更容易融资,使企业发展得更快些?
彭国瑞:保留家族制的私营企业,是董事会的决策。但嘉吉不像其他的家族产业,美国有些家族之所以保留家族制,主要是因为企业创建人在自己的遗嘱里列了条件,说这个企业如果要继续运营下去,就必须保留私有性质。但是嘉吉的情况不是这样,家族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修改是否上市,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做一家公众公司,也许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嘉吉公司的资金不够,或者拓展的资金不够,但这在嘉吉的经营史上是很少见的。
嘉吉一向倾向于长远的投资,倾向于稳健的投资策略,而上市公司的运作可能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因此,嘉吉跟很多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策略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长期培育企业,更注重长远利益,从这方面讲,家族企业与上市公司是非常不同的。
紧贴核心业务多元化发展
《经理人》:许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败北。嘉吉奉行多元化战略,而且运作得游刃有余。做进入哪个领域的决策时,嘉吉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您面对一个利润非常高的行业,但这个行业跟粮油业毫无关系,您会怎么办?
彭国瑞:嘉吉由70多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业务部门组成,它一直紧贴着现有的核心业务来发展,偶尔也会进入新业务领域,而这些业务都是与农业、食品、风险管理等现有的投资组合相关。要进入一个新领域时,我们要先确定有成功运营这个业务的能力。判断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标准,是侧重于考量我们的能力和实力,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品类。
嘉吉的增长属于自然增长,嘉吉刚开始是做谷物和油籽行业,后来有了榨油厂,生产出燃料油,拓展到毛油领域。接下来又逐渐进入了一些调料行业,以及香精、香料行业。谷物领域也是一样的,以小麦为例,生产出小麦之后开始考虑到把它进行加工做成小麦粉,在卖给经销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还需要其他的材料,譬如盐和其他的调料,以及乳化剂、凝固剂等,我们也开始进入了这些行业。玉米行业也一样,我们生产出甜味剂供给饮料厂 ,又开始扩展饮料业务,之后又发现有更多的甜味剂可以做果糖、高糖,就一步步向这些领域拓展。所以你会发现,嘉吉公司在不断地产生分支,进行自然扩张。
《经理人》:我们可以理解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不断深化和扩张,譬如嘉吉公司做造船业是可以理解的,但做钢铁厂就似乎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嘉吉是怎么想的呢?
彭国瑞:嘉吉进入钢铁行业,和我们当时运输大量的干散货紧密相关,我们有强大的物流能力,但还有什么货比钢材更干更散?所以嘉吉就开始发展钢铁业。至关重要的是,嘉吉的加工能力非常强,而且考虑到钢铁行业在市场上的价格浮动非常大,而我们的原材料用的是废钢废铁,而不是铁矿石。
因此,我们对钢铁行业的理解跟其他行业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嘉吉还有一个金融贸易公司,并从1982年开始就投资房地产,涉足房地产领域也差不多30年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