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运营Vs提高收益
在日本航空宣布了破产重建之后,市场的反应立即显现了出来。今年新年前后国际航线的旅客人数,与去年相比,全日空增加了9.7%,而日本航空却减少了11.8%。造成旅客离开日本航空的最大因素,就是因为宣布破产重建而造成的形象损害。
虽然重建支援机构把5年后旅客收入的减少程度预计在20%以下,而且设想了好几个降低成本的方案,但是如何能够实现一边削减整理现有航线,一边提高收益,这种实质性的战略并没有让世人看见。
另外,在日本航空宣布破产重建之后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向拥有日本航空国际航线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出了稳定日本航空线路的协助和请求,以竭力保证日本航空在机场设施的使用和燃料供给。然而市场是现实的,一旦日本航空资金链发生断裂,谁能保证瑞士航空在英国机场的尴尬不会再次上演。
2009年10月11日,瑞士航空宣布破产后,仅仅一天半之后,瑞士航空世界各地的航线全部停航,给全世界5万多名瑞士航空乘客造成了重大影响。除了不能确保燃料费外,瑞士航空的飞机还因为在英国付不起机场使用费,被英国警察赶出了停机坪。
过去以日航信誉为担保的燃料用后付款制度,在宣布破产重建之后,突然被要求先支付现金再加油,先付现金再起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日航各条国际航线中。
为此日本航空必须储备6000亿日元的燃料储备费,以应对发生在世界各国的现金交易。虽然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已经决定注入3000亿日元,这笔钱即使是一分钱不作他用,也仅仅是所需燃料储备费的一半。
另外,如果在重建期间,在硬件投入上与全日空的差距拉大的话,要实现企业重建支援机构描绘的“V”字型恢复,无疑是镜花水月。
彻底民营Vs“无主私营”
日本航空虽然早在23年前,就实现了形式上的民营化,但始终徒有其表,政府依然拥有34%的股权,日航依旧在政府的操控之下。官厅的干预、公务员心态的延续,依存于官僚机构的惰性,内部派系的倾轧,加上非彻底民营化的经营,是日本航空高成本、低效率“无主私营”状态的最好诠释。
例如,1990年以来,日本政府为了支撑经济衰退后的地方经济,维持自民党的票仓和保守政治的基础,曾经兴建超过200个利用率极低的地方机场。直到现在,为了维持这些机场的运营,不仅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还要向使用机场的航空公司征收高昂的费用,造成航空交通成本高、收费高、乘客少的恶性循环。
仅日本航空一家,就承担着全国60%以上偏远地区的航空交通运输任务。从某种角度上说,日本航空,其实是日本官僚和政客们的牺牲品。
因此,日本航空破产重建的重要关键,是要使日本航空,彻底摆脱官僚主义作风和官厅干预的束缚,像实现了真正民营化的“全日空”(ANA)那样,在经营上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才能从根本上医治日本航空长期经营管理不善的顽症。要使日本航空这样的企业王国做到这一点,稻盛和夫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