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3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和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一同深入到曹妃甸工业区项目建设工地,亲切慰问一线建设者,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赵勇强调,曹妃甸工业区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争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
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张义珍,市政协主席张国栋,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张忠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仲明,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学军,市委常委、曹妃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唐海县委书记姚自敏,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宝泉,副市长唐文弘,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恩久,市政协副主席安树彦、卢晓霞一同现场办公。
阳春三月,如唐山湾澎湃的春潮一般,曹妃甸工业区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穿行在工业区内,只见彩旗迎风招展,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的各路建设大军正在工地上紧张忙碌。工业区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令现场办公的各位领导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在总投资7.12亿元的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赵勇关切地询问项目负责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勉励他们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视中科激光显示核心产业基地项目是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的产业化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激光显示终端产品全面进入大众消费品市场。赵勇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有关情况介绍后,十分高兴,要求有关方面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刚刚开工建设的曹妃甸通用散杂货码头三期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401万吨,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港口作业效率。赵勇要求项目单位按照绿色港口的建设标准,高质量地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在首钢京唐协力维修保障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赵勇指出,要充分发挥曹妃甸工业区的组合优势,尽快形成以钢铁、电力两大产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现场办公期间,赵勇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曹妃甸工业区的工作汇报。赵勇指出,一年来,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功能区建设有了重大进展。曹妃甸工业区划分为相对独立运转的若干功能区,这一模式已基本确立,为曹妃甸工业区加快产业聚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产业聚集有了重大进展。30个项目在今天集中开工,标志着曹妃甸工业区产业聚集翻开了崭新一页。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进展。路、水、电、讯、码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四是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区内主要干线、重点区域的绿化水平以及垃圾清运处理、污水处理水平等显著提升。五是各项管理有了重大进展。项目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坚强有力,工作卓有成效;充分说明曹妃甸工业区广大干部职工队伍敢打硬仗、无私奉献,有坚强的战斗力;充分说明“敢于承担、敢于超越”的曹妃甸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彰显巨大魅力。
赵勇强调,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把曹妃甸工业区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争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我们责无旁贷。一是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大发展、大跨越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格局开始调整,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环渤海地区发展明显加速,地处核心地带的曹妃甸可顺势而上;河北沿海发展战略和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将受益匪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微调,曹妃甸的组合优势更加凸显;多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曹妃甸正值大发力之际。二是牢牢把握“549”总体发展战略。要始终坚持大视野谋划、大区域规划、大集团发展、大循环支撑、大范围协作这一思路,充分发挥曹妃甸科学发展的示范作用、产业聚集龙头作用、对外开放的门户作用、体制创新的引领作用,打好九场攻坚战,努力实现高水平的有内涵的发展。三是聚精会神抓项目。目前曹妃甸工业区产业聚集的势头很好,但不能满足现状,要以更大的气魄谋划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始终坚持把谋划项目、抓项目开工落地、服务好已开工的项目同步进行,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要瞄准“高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严格执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决不能搞“圈地运动”。要下大力气发展循环经济,尽早形成钢铁、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链条。四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市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曹妃甸工业区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要围绕电动汽车、钢铁产业、化工产业等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抢占制高点。要不断推进体制创新,不断完善各功能区相对独立运转的体制,让每一个功能区真正充满活力,自主运转起来。要在管理创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要在全国领先,抓紧建立平台,推进数字化管理。要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等新模式。五是打造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大经济圈。要紧紧抓住中、俄、蒙三国就发展路桥经济、构建合作走廊达成广泛共识的机遇,进一步谋划铁路、空港、管道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使曹妃甸港成为三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出海口,延伸曹妃甸港的腹地。六是广纳贤才。一方面,要面向全国大力引进高层次的急需
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调动每一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七是要给予曹妃甸工业区更加有力的支持,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市一级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曹妃甸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提供发展战略、规划和公共服务;市直有关部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努力为曹妃甸工业区提供优质服务。
陈国鹰指出,今年是曹妃甸工业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掀起开发建设新高潮,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的新跨越。一是要提早谋划事关曹妃甸工业区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列入国家、省“十二五”规划;二是进一步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为加快产业聚集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加大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入驻企业的广大职工提供生活保障;四是进一步加快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产业聚集。
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现场办公,并就支持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提出具体意见。(唐山劳动日报范燕晶、韩立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