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等于下放,质量等于增量。”现在,更多的绍兴企业目光铮亮地盯着企业的运行质量,“精细化管理”成为最时髦的企业规则。“我们今年生产150万台液晶屏,每台能从生产过程中省下10块钱,就是1500万利润!危机中我们看到,倒闭的企业不是不务正业,就是管理松散。这都是警示!”浙江贝力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荣说。
一些看到行业暴利而想“开小差”的企业,又回到本行。曾准备投资房产市场的露笑集团,最终选择了专心做好主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
“莽莽白雾终归去,且看红枫出绿坡。”绍兴市长钱建民保持着惯有的豪迈与清醒。他说:“目前,尽管发展质量明显好转——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增加了,一些低档的产品消失了,营销、设计、技术、设备,都有很大进步,但绍兴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反思,绍兴转型升级的路还很长。”
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体更健
这种清醒,是绍兴领导层的共识。
“如果仅仅只是补齐‘短板’,那么这次我们交的学费,就太昂贵了。我们要从冲击中切实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未雨绸缪,将绍兴未来发展的基础夯得更实。我们不但要彻底摆脱危机,还要让危机不再重演。”张金如的目光透着坚毅。
“在具体途径上,一是培育战略性新产业,创建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建设大集群,引导绍兴原本的优势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这是对传统产业提升的关键。”张金如又打了个比方:“这就像脱掉原本穿在身上的旧棉袄,换上更轻更好的新棉袄。”
确实,“换棉袄”正成为眼下绍兴企业的一致行动。曾被很多企业看做发展“紧箍咒”的节能减排指标,2009年终于超额完成:绍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8%左右,化学需氧量削减3%,二氧化硫削减4%以上……
冲击,让绍兴对“做大”有了更深的了解:只有有质量的“大”,才是真正的大!
“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在绍兴已没有市场。企业已经自觉行动,把更优质作为未来发展的首要条件,过去那种一味求大的经营,是一去不复返了。”市长钱建民翻着手头的一摞报表告诉记者。
对未来产业走向,绍兴市规划出了现代纺织、现代机械电子、现代医药化工、现代节能环保和现代食品饮料五大主导产业。冠以“现代”两字,“绍兴制造”便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做大,需要大的平台。一幅更大手笔的环杭州湾的滨海新城蓝图,已经开始描绘——
从平原走向大海,绍兴滨海新城,被看成绍兴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总规划近500平方公里的新城,环绕杭州湾,整合原有的绍兴县滨海工业园区、枹江工业区、上虞杭州湾新区,共造一个新的发展大平台。未来的嘉绍跨江大桥,直接延伸绍兴制造的运输半径;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主的产业布局,更先进的配套设施,更先进的建设理念,未来新城,不仅是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也将是一个充满江南美景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府山、塔山、蕺山,三山围绕的绍兴城,在春日阳光下,生机勃勃。冲击的洗礼没有使它蒙上阴影,经受风雨后重新出发的绍兴,更加自信,步伐更加轻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