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列入统计范围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
这个数据一经公布,随即引来公众的质疑,认为与去年不少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实比较,数据明显不符。于是,我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进行查询,其结果是:2009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2010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第四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这就意味着,即使同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得出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的结论,也让人难以理解。有关部门有必要做出公开解释或说明。
自从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国家统计局官方机关,公布与房地产业发展变化相关的数据,自然会引起社会舆论和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然而,值得思考的一个现实是:越是公开的数据,越是宏观层面的数据,离老百姓的实际感受越远,关注度越低:相反,越是与老百姓利益联系紧密,并且对多数自住型购房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统计局却没有将其列入公布的范围,长期处于隐蔽状态。这些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地数据。这一数据的公开,对于大多既不属于保障对象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无论是某个城市还是全国的统计数据,此类供地比例越大,对高档商品房价格影响就越大,夹心层购房的机会也就增大。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6年就要求自当年6月1日起,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地在年度住宅供地总量中不得低于70%,但是,媒体报道:2009年前三季度,中小套型的商品房供地总面积为6002.94公顷,同比减少45%,这怎么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到底有多少地方政府落实了这一政策,权威部门却很少公开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是商品房空置率的相关数据。这一数据在2003年之前,国家统计局还公布过。自从房价大幅飙升以来,各地以及全国的住房空置率国家权威部门一直就没有公布。去年在不少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背景下,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上海、深圳很多楼盘空置率达50%以上。而业内人士称,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城市的房屋空置率超过20%就进入危险区,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每季度都会对房屋空置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公布。可是,我国官方部门对公布空置率似乎特别敏感,相关数据都是研究人员或者媒体记者向社会公开,其可信度大大降低。
还有一个与房屋价格变动密切相关的数据就是投资投机性购房在房屋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数据,官方也从来没有向社会公布过。有专家学者称,大城市的炒房比例或许超过总销售量的80%。如何看待这样的信息,到底什么样的数据是准确的?官方部门同样保持沉默。
房地产数据到底那些应当公开,那些不应当公开,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政策法规和市场的变化,认真调研并予以改进。从目前的情况看,凡是对房地产开发商不利的,凡是对房价上涨起到抑制效果的,凡是对落实调控政策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数据,都很难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我认为,应当把更多有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隐性数据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知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