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在渐进主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纲领性”的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取得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比较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每次危机中都是政府组织、动源资源的能力增强经济的韧性。
其四,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人的增加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一方面激发了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投人的不断增加和需求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推动了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创新的持续深人的展开,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是一种由长期结构性变迁、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
其五,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享受全球化红利。改革开放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提出,一方面使我国的外源性增长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深深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其中进出口比值占GDP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7%上升到66.2%,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最后,不断自我调整和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国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一般性的特点,同时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模式也在顺势调整与创新。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轮回、挫折和发展的重重困境,中国模式也经历着的巨大挑战,比如长期形成的高积累、重投资、轻消费的“投资饥渴症”、出口导向型经济下的“留住顺差。流出财富”以及资源能源高消耗下的粗放型增长等。然而每一次大的冲击,都会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中国模式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寻求治道。特别是金融危机中中国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辨证施治,成功驾驭了危机,驶入稳健、快速的发展航道。
当然,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中国模式其实也有很大的问题 “中国模式”多年来只关注财富增长,而忽略财富分配,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模糊常常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特别是许多“富而不仁”的现象也确实是造成中国利益分配失衡和许多深层次矛盾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举国体制确实其它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模式的生命力和合理内核。
相比之下美国模式正丧失生命力。当前美国经济超预期的复苏,许多人乐观的认为危机最坏的时候过去了,然而我持保留意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并未消除,只不过是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一个是金融机构的坏账和负债转移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一个是家庭负债转移到联邦政府,危机只不过是再次被延迟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上看,这是美国负债模式依然。而从全球范围而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积累也使得美国境外债务不断积累起来,形成庞大的境外美元资产,这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也是美国经济的腐朽所在。
从很大程度上说,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模式”,而中国在应付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过去“中国模式”不断吸收了“欧美模式”、“日本模式”的有益经验和智慧,今天“中国模式”所强调的“平衡发展”、“和谐发展”也将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