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业家》见习记者 赵楠楠
它是中国最早实践全产业链控制模式的新农业公司之一,在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反而渐呈平庸之势。这是模式的错,还是战略的错?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九年前,导弹专家、德青源创始人钟凯民用50万元起家,在中国推出了第一个“工业化品牌鸡蛋公司”。这个概念的核心直打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也彻底改变了市场上主流的“养鸡人”与“卖蛋人”相分离的运作模式,从养鸡到产蛋的工业化再到最后的销售,整个产业链完全由企业自己控制。
这也是一个深得资本青睐的模式。从2000年到2007年,德青源先后进行了七轮融资,总共融资5亿元,相比互联网新贵们也毫不逊色。“全产业链”当然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投入,因此,这个模式又被称为重资产模式。
这也是一个一度很受市场垂青、运气眷顾的品牌。2007年,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德青源在北京品牌鸡蛋市场的份额达到71%,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且,更大的“好消息”是,在这段时间前后,中国蛋品市场先后爆发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德青源都因为自己坚持的全产业链模式而置身事外。与竞争对手之间品牌形象的此消彼长无疑对其具有明显的加分意义。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多种优势于一身的创新型公司,在最近两年中的表现却让人颇为失望:不仅全国性的生产、销售布局缓慢,而且就连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也在诸多新品牌的冲击下失去了往日的“霸主”风采,“德青源资金链紧张”的消息不时在业内流传。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一个新模式步履维艰?
赢了产品
母鸡们也许会有点闷闷不乐,因为最近总是吃不饱。德青源从来都是个大方的公司,给它们提供了上亿元的豪华鸡笼(除了有点挤),鸡舍灯光自动控制,可亮可暗。食物和水都会自动按时送来。吃不饱的是部分过了产蛋高峰期的母鸡。主人可能觉得最近饲料成本太高,要控制,于是调动饲养员提高人工刺激,少喂饲料,在保证产蛋率的情况下,整体上控制饲料摄入。
高科技设备、高素质员工、工业化流程管理,这些本来与传统农业公司不相干的概念,都是德青源全产业链模式的亮点。据说,中国有80多家可称为规模化的养鸡企业,大部分都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它有致命的难点:一是无法控制质量,二是产业链太短,无法控制其他环节的成本波动。”国内一家著名VC的投资人告诉《创业家》杂志,2007年前后的时候,他们本来想要投德青源的,后来因为其他机构出价更高,而不得不作罢。
“做重资产全链条是有优势的,因为不和上游供应商分利,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25%~30%,比传统农业公司高很多,而且能享受到国家的很多政策补贴。”曾帮助福建圣农上市的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哲宽告诉《创业家》。
但德青源真正的杀手锏是给鸡蛋标上“身份证”,并讲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告诉客户和资本,根据这个“ID”,消费者可以找到那只产蛋的母鸡。这使它很快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2005年前后,上海益倍、哲思农业和世界银行陆续投资。这一年,位于北京的生态园区二期工程开始,这包括鸡舍15栋、育雏鸡舍11栋、饲料车间、研发中心、液蛋及蛋粉加工车间、生物提纯车间、蛋品包装车间等。据德青源一位离职员工透露,这些鸡舍所需的设备大部分是进口,总投入超过2个多亿。两台先进的分洗机产自荷兰,它们清洗鸡蛋,然后按大小分成等级包装。德青源还耗费6000万元引进沼气发电设备,来用于回收利用鸡粪。据说这套设备要7年后才能回收完成本。
这位员工说,钟凯民的理想就是做成真正的工业化。比如传感器放到鸡舍,外面机器监控,湿度是多少,温度多少,光照如何,综合怎么调控,甚至哪只鸡的精神状态不好都要看出来。“德青源使用的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