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持“卡”消费已成一种时尚,顾客持的卡不仅有自己办理的银行卡,还有各商家发行的购物卡。临近年底,是各单位给职工发放购物卡福利、送礼回馈客户的高峰,不同面额、各种LOGO的购物卡集中上市。不过,有消息称央行正在对商家发放购物卡的行为进行摸底,并将出台法规进行监管。那么,购物卡到底让哪些群体得到了什么好处,我们不妨来看看。
●购物卡有可能被监管
谈到购物卡,人们都不会陌生,不管是单位发的,还是别人送的,购物卡已成为很多人出门消费时常带的支付卡之一。按照可使用的范围看,不仅有可在超市、商场、蛋糕店、餐馆等消费的购物卡,网上支付功能强大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也已加入到购物卡发行大军中。
就在购物卡成为单位送礼和发放福利的首选时,购物卡将被监管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消息称,央行极有可能出台相关法规,将这些类似银行业务的机构正式纳入监管范围。央行提到的“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正是各商场、超市以及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的具有支付功能的购物卡。
商业领域中大大小小的商家涉足“支付业务”,发行代币购物卡的背后,不仅可以借此实现强大的融资功能,还可以帮助购卡者减少纳税额,同时还衍生了寄生于购物卡的黄牛。
●第三方发行机构起到融资作用
以覆盖商业网点较多的商通卡为例,商通卡的服务网络包括北京的大型百货商场、超市、餐饮甚至美容院等300余商户。商通卡的面额可根据购卡者的需要定制,最高可达1万元。那么发行机构如何赚取利润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购买购物卡需要支付现金或支票,第三方发行机构发放购物卡的过程可以快速收集现金,而消费者拿到购物卡后不可能一次性把卡内金额全消费掉,而这个时间差产生的沉淀资金,是发行机构所看重的,发放的购物卡起到了融资功能。作为第三方的发卡机构,发行机构的合作者,不仅跨商户,而且跨行业,购物卡的使用范围广,受青睐程度自然高。
这一操作模式类似银行里的活期储蓄卡。与银行鼓励客户实行定期存款相仿,发行机构也通过延长使用期限的方法,放缓持卡人“取物”的速度,以此延后各商业网点“取钱”的时间。
笔者注意到,通常只有一年有效期的购物卡,其使用期限在延长。今年新版商通卡的有效期由原来的一年延长到了五年,言下之意,购卡者可以购买更大面额的购物卡,不用担心“过期”问题,您可以把数千元的商品慢慢搬回家,反正发行机构已经把现金攥在手里了。
●超市购物卡相对受欢迎
走进众多卖场,购物卡的宣传条幅随处可见。为了给节前办卡客户提供方便,大型超市甚至把办卡柜台外移到了顾客出入口处。办卡柜台也确实人气旺,被购卡者围得严严实实。与商通卡不同,商家自己发行的购物卡,只能在该企业门店内使用。
根据目前各单位发给员工的福利卡看,超市购物卡比较受欢迎。一位负责市场推广的人士透露,某大型超市购物卡在国内福利卡中的占比较高,在单位团购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近日,笔者以购卡者的身份致电多个商家发现,为使购买额度较大的单位到自己门店购买购物卡,商家会有一定额度的折扣。相对于商通卡“百万元以上有优惠”的高门槛,商家自己发行的购物卡,购卡总额达到几万元就会有相应折扣。笔者发现,为便于购物卡的交易,还有一个专门的集团购物卡交易网站,团购通用卡、超市、商场等各类型的购物卡,商家提供的返点信息比较集中。
以购买总额15万元的购物卡为例,各店的优惠力度不太一样,有的可以返总额1.2%的购物卡,即1800元,也就是15万元可以买到151800元面值的购物卡;有的超市的返点可达到2%,15万元可以买到153000元面值的购物卡。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负责人介绍,购物卡销售需要“一手钱一手卡”,门店内的商品等于提前结款后寄存在货架上,待日后随时领取。因此,购物卡已成为行业内通行的“零利息融资”,每年购物卡的销售额占到整体零售额的三成以上,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实,第三方发行机构是最早介入到购物卡行列的,而各商业企业也纷纷大力推出自己公司的购物卡。
●购卡单位减少纳税额
作为一家在上海等地推广购物卡较成功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发行购物卡,一方面商业企业可以扩大销售额,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购卡单位解决部分税收问题,这是企业逐年增大购卡额的关键。
在一家化工公司担任财务的申小姐道出了发放购物卡福利的好处:企业和员工都可以少缴税。
申小姐介绍,单位集中购买购物卡看中的是商家能提供相关名目的发票,企业购买购物卡给员工发放福利所需资金,可以摊大费用支出以冲抵部分利润,这样,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就会减少很大一部分。以一般纳税人25%的纳税比例算,如果节前从当月300万元的利润中拿出20万元用于购买购物卡,那么纳税额就可以由原来的75万元变为70万元,减少了5万元。
对于职工个人来讲,除了可以有频繁的购物卡福利外,也可以减少纳税额。按国家最新规定,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后,如果把钱直接发给职工个人,职工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会增加。但是,将福利转化成购物卡,企业账面上走其他相关项目后,企业和职工双获利。
●黄牛变现赚差价
购物卡解决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问题,但是,对于个人来讲,收到再多的购物卡也抵不过手里握着现金实在。一旦购物卡“泛滥”之后,一些人就有了将购物卡内的“电子币”变现的需求。这就衍生了“购物卡黄牛”这一职业。
“节前各单位集中发现,卖卡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每天的收卡量比平时增长两三倍。”一位黄牛说。
据几位黄牛的收卡报价,商通卡的收价最高,1000元面值的可以9.4折回收,有些商场1000元的购物卡可以9.3折回收,而另一些商场等购物卡的折扣则要低于9折。在专门的集团购物卡门户网站上,各商家发行的购物卡回收的折扣率一目了然。
“商通卡的使用范围广,拿到卡后不愁卖不出去。一些商场对黄牛管得不严,买东西时限制也少,所以折扣高些,而有的商家查到一个卡频繁刷卡消费,就会怀疑是黄牛,并采取封掉购物卡或者拒绝出货等手段。”一位女黄牛向记者道出了购物卡不同折扣的原因。
通过打折收购购物卡,黄牛可以赚取差价。以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为例,9.3折回收后,黄牛可以在商场内按1000元现金购物,从中赚到50元左右的差额。之所以低于按数字计算出来的70元,是因为黄牛收购来的购物卡会通过打折的方式帮准备结款的顾客刷购物卡,将购物卡内的电子币变现。
由此可见,购物卡确实让多方都得到了好处。(文/吴文治 图/CFP)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