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慌”了谁
就在近日,陕西有报道称,开县农民工成了民工荒中的“香饽饽”。家住开县中和镇的吴成轩在广东一带打工近10年,今年年前提早返乡。除了避开春运,他还肩负“劳务中介”任务,老板让他过年回老家去找点老乡过来当工人。
“以前招工优中选优,求职者仍然门庭若市,如今招工条件大幅降低,一般工人的工资也从月均1200元提高到1800元或2000元,但仍无人上门求职!”广东东莞市立德电子厂董事总经理张德成心急如焚,现在手上的订单足够开6条生产线,而现有工人包括管理人员全部上阵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开够3条生产线。
招足够的普工如今是珠三角一带老板们最头疼的。民工“荒”,老板们心更“慌”。金融危机时,被迫离职的大多数是普工,企业一般选择裁减非核心工人,保留熟练工人和中层干部,而今,大多数企业只好面临普工稀缺的难题。选择的增多使农民工们变得很挑剔,不轻易应聘,企业手拿多份订单却无法开工,导致有些企业有了订单也不敢接。
相比而言,农民工们却在这个岁末显得悠然自得。在陕西,随着招商引资的步伐,沿海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开县,很多在外打工并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农民工纷纷回乡工作,乃至回乡创业。据了解,去年以来,开县有1000多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4000多人就业。
在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四川,许多农民工返乡后,干脆留在了本省乃至镇里工作。“工资和沿海地区相差不多,还每天都可以回到家里照顾家人孩子。”一位回乡办厂并招聘了一大批工人的老板表示,他们根本不需要贴招聘广告就有人主动上门找工,“每人每月最高有2000左右的工资,家里小孩甚至可以自己来这里找妈妈,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不希望再出去。”
面对这一现象,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却选择继续缺工而不是加薪。东莞一家制鞋企业面对用工不足,只有选择性地接单,但并不愿意通过大幅提高工资来吸引外来工,因为“一旦订单下降再降薪不容易”。
前段时间,广东一地方媒体与麻省理工大学的黄亚生教授、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郭巍青教授合作调研中,大部分接受访问的工人指出,工厂给出的条件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仅仅提升了10%到20%。而在许多招聘信息中,大部分岗位都要求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因此,很可能存在大量要求有劳动技能的工作无人应聘。调研提出,外来工找不到符合薪水预期的工作,一些岗位又和应聘者本身能力不匹配,从而出现了“民工荒”与“找工难”同时存在的供求结构错位现象。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今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的问题“很正常”,这反映了企业和农民工的供需关系。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应聘者少需求者多,企业的生产需求又进入旺季,势必会出现“用工荒”的局面。是否存在不同于往年的“用工荒”问题还有待观察,应看看来年春天的招工形势再下定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