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市场到了最低谷,到抄底的时候了。
可我认为,对目前市场和经济的判断万不可过分乐观。不要误以为红叶是春天来临的象征,那是秋天,进入冬天的标志。平时得点小病,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可能吃两片感冒药就见效、好转了,但今天的经济形势是7000亿美金,4万亿人民币,大把大把真金白银投进去,大把大把吃药仍不见好转,可见病得不轻。是药三分毒,这些大规模救市,也一定会有许多后遗症,会有许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经济机体要真正恢复健康,还需要一些时间。
市场真正见底的标志是:从价值上看有没有泡沫;从人心上看浮躁不浮躁,大多数的人是不是在创造价值;从社会的角度上看,公正、诚实、爱、团结是不是成为全社会的主流。
在救市的过程中最应该防止的是腐败。经济衰退对社会的伤害是皮肉之苦,是外伤。社会的腐败才是伤筋动骨,是最要命的病症。在土地和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着的腐败,最近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发现我们公司工程、设备和材料的招标已经许多年没有人来托关系了,现在又死灰复燃了。土地的招标,已经不再是什么暗箱操作了,甚至有一些演变成为了明火执仗的腐败。看一看过去几年挂在各种网站上的标书上的各种名目,就可见一斑。只有严厉地堵住各种各样的腐败,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大家的信心和团结,才能大家手拉手去抵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背后都有智慧存在
每次大的经济危机背后都有其智慧存在,这次也不例外。要探寻这次经济危机背后的原因,我始终坚信亚当斯密说的,“市场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背后是更巨大、更智慧的创造力,是让万千世界有序运转和进化的力量。是命运?是上苍?是天?是神?是上帝?我不知道,这个力量叫什么也都不重要。我太渺小和无能了,这种创造力量是不可知的,但我敬畏祂,相信祂的存在。
我们看到现实中有许多不公平:我们看到农村与城市的不公待遇;我们看到打渔、种田的那些给我们生产食物的人的收入与投资银行阶层的差距;我们看到有些人不是为社会进步创造价值,而是制造泡沫;我们看到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可奈何时,比我们人类更强大的力量会来调整、教育我们,会刺破泡沫,消灭那些不创造价值的人和事;让每一个人反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对社会的进步是有益还是有害的。正是这些事件成为了我们迈向更公正、更美好新世界的必由之路。
近期,不少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研究机构纷纷发布报告,预测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仅为7.5%,甚至更低。但GDP增长达到8%是中国就业压力临界点,如果低于8%就会有巨大失业压力。SOHO中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中是沧海一粟,但也会积极为“保八守卫战”出自己的一份力。明年公司的开工、施工计划不会压缩。
今年国家4亿万的财政投入,只能说明我们是国家有钱,但人均财富很少。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加了33%,远远大于GDP增长。但我们底子很薄,尤其是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是没有办法比的。当我在这些发达国家时,想的最多的是中国什么时间,会用多少年才能赶上他们。
经济高潮时我们的工作是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经济低潮时也是如此。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更是我们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好机会。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
针对“北京今年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以及“北京GDP的增长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说法,我想主要原因是北京受奥运会的影响,奥运期间有三个月时间工地停工,使连续的经济活动中断了,在奥运之后一些房地产项目再没有复工。其它因素北京与全国是相同的。北京只要政策到位,不会再发生GDP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的情况,北京的市场是最稳定的。奥运会前的建设,使北京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给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比香港能更好地抵御金融危机,是因为北京的经济更具多样性;北京比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更多元化一些,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比上海和深圳更稳定一些,这是由多元化带来的稳定。不过北京的“首都效应”更能对北方人产生购买吸引力,就像上海对长江三角洲更有吸引力一样。
流通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问题
住宅的降价和人民银行的降息,都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但真正的回暖有赖于整体经济的复苏,一个行业很难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反过来,房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是巨大的,需要理顺房地产市场中被扭曲的关系。下一轮经济复苏过程,房地产行业是火车头。
北京十一月份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保障房,不止是北京,全国许多城市的保障房都会在今年的四季度推出。
政府提出的保障房政策中,有一类“双限房”,是在房价上涨过快时出台的临时政策。在市场低迷时“双限房”就很难受了,上不着天,下不落地。保障房中的经济适用房,因政府不收出让金,在住宅市场中有很大优势,对商品房市场份额的占领也比较大。
北京市自有房拥有率超过80%,政府又在推出大量保障房。如果不放开第二套住房的限制,无论在第一套房子上如何加大力度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已经没有第一套住宅的市场空间了。北京市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没有力度,是因为中央政府的文件对“第二套住宅”、“改善住宅”没有做出明确解释。我个人的理解,一个家庭不买第二套住宅,他的家庭的住房如何能改善呢?他怎么能搬出来呢?他们一家不可能住在马路上吧?
对第二套住房的规定,就像《第22条军规》。《第22条军规》是一个死循环:要发疯才能免除执行任务,要证明发疯必须申请检查,提出申请的人必然是怕死的,所以没疯,那么就继续执行任务。《第22条军规》已经成为一个习惯用语,用来描述一种“做也不行,不做也不行”的悖论,一种死循环。
启动房地产市场,最根本的就是要让房子流通起来:取消第二套房限制,减少二手房税费,建立二手房交易平台,建立租赁市场……都是让市场最重要的特征——流通体现出来。而目前房地产市场限制太多,房子并没有畅通地流通起来。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需求问题,也不是生产的问题,是流通的问题。
上市并不是唯一目标
市场牛市时部分私募与开发商进行的投资合作目前正出现各种纠纷,包括上市未果,估值降低等,等待上市的房企的资金压力正在升级。而这就是市场,大的经济形势变了,公司的发展目标也要被迫变化,私募股东的预期也需要调整,要与开发商进行磋商来解决这些矛盾。
前几年,私募基金进入房地产公司,对房地产公司的要求基本都是一样的:尽快上市,最多的土地储备,全国发展。今天资本市场不好后,我们需要反省的是,房地产公司的上市是唯一的目标吗?企业的健康发展最重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资本市场的帮助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土地储备越多越好吗?重要的不是土地储备的数量,而是质量,在什么样的地段,要看到它潜在的价值。所有这些通过磋商达成一致后就可以避免好多的矛盾和争吵,真正把精力放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上。
SOHO商业模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是独特的,与其它同行模式都不同。这种模式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中同行商业模式的经验、教训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十几年来,我们考察、学习过无数房地产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确立了我们现在已被市场证明正确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在去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一片狂热之时,SOHO中国才能保持了冷静,从而在今年的市场中独树一帜。
目前我们交楼非常顺利,90%以上的业主很满意。SOHO尚都和朝外SOHO是我们新交付的写字楼,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出租率在95%以上,这说明我们商业模式和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是对的。
责任编辑:cpr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