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带来的“低碳”风潮席卷全球,“新能源”三个字频繁出现于各家券商的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中。上海从容投资的掌门人吕俊也是意图分享新能源“馅饼”的人之一。不过,在经历了最近的日本新能源考察之行后,他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却是:二级市场投资要懂得绕开新能源“陷阱”。
在日本,新能源技术是很多上市公司投入巨资重点开发研究的领域,成果非常多,并且大部分在世界上算得上一流。但是,在应用方面,除了混合动力汽车之外,几乎没有盈利丰厚的项目。日本这种以上市公司、大公司为主体研发新技术的做法,并未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这引起了吕俊的反思。
吕俊调研发现,日本三菱旗下的一款小型锂电池电动车,0.66升排量,465万日元,滞销。465万日元约合35万元人民币,这款小车大概和我们的夏利个头差不多,35万元,在中国估计不会有人买。在日本也一样,同样排量、类似功能的汽油发动机汽车,只要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新旧能源造成了5倍差价。另外,465万日元的电动汽车,每生产一台,政府补贴145万日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企业每产一台新能源车,政府送企业一台旧能源车。如此补贴,能持续吗?
由此,吕俊看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在某项新能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强行推广它,企业会背负沉重的负担;如果投资这样的项目,有可能在奔向“馅饼”的路上掉进“陷阱”。最大的风险是在技术路线分歧中摸索前行,结果最后被证明路线错误。
“有这样多不确定性存在的行业,我总觉得应该给它估值折扣,但现在市场给它的是估值溢价。”吕俊说。在他看来,目前适合投资的新能源项目或者公司,它的产品成本应该离可接受的市场价格不是很远,不依赖政府补贴也能在市场上存活,能够规模化生产。例如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刚推出的时候也是亏本的,但随着产品逐渐规模化,现在利润率已经很高了。
推及二级市场,吕俊得到的警示是:二级市场投资新能源应该避开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商业模式、避免踏入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领域、规避技术路线风险。
“二级市场投资更注重盈利的确定性。如果进入不属于其应该进入的领域,则有可能损失惨重,例如不久之前流行的生物质燃料泡沫,建设的示范生物燃料提炼厂,更像高风险的试验田,而不像能够赚钱的生物燃料企业,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大量公司倒闭或被兼并。”
吕俊说,几年前,电视机行业面临几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是做液晶、等离子还是做背投?几大电视机厂商纷纷在各种路线上押宝。现在,液晶胜出了,当初押宝在等离子电视上的企业就此一蹶不振。
“在新能源领域,这种故事会更多。”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未来的技术路线应当是以晶硅还是薄膜为主?风力发电机是直驱的还是双馈式的?电池技术也有很多种,镍氢?磷酸铁锂?钠硫电池等等?新能源汽车目前也有多条技术路线。以大众和福特为代表的欧美车企更喜欢在传统能源基础上做技术突破,而以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则认准了“电动力”的发展方向。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由新变老非常快,壁垒并不高。
有海外投资人士介绍,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也有不少新能源公司,它们只是拥有某项技术或者概念,还没有产生现实的收入和盈利。投资者基本上是抱着风险投资的心态。
A股“新能源溢价”的风险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