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近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备受关注,全球热议气候变化问题,并将焦点集中在碳减排问题上。但直观感觉,与会的发达国家尽管希望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承担更多碳减排责任。我想要问的是:减排会导致经济减速吗?
———上海莘松路 王然
答:在联合国确定的6种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规模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一种,也与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有效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据科学估测,要维持地球温度“2度”以内的上升幅度,全球必须在2050年前削减基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80%碳排放量。这意味着,在2020年前,必须削减25%-40%的碳排放量。
碳减排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各国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减排的数量和时间表。而要各国政府最终确定减排数量和时间表,前提是搞清楚减排对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关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碳减排会在总体上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并牺牲某些局部经济利益,这与碳减排的目标内涵有关。众所周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广泛使用的化石类能源密不可分,大量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类能源消耗的过程,便是在向大气源源不断地释放那些在地底下封存了亿万年二氧化碳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碳减排的目标,不外乎通过三种方法:开源、节流和回收。
“开源”是改变当前的能源使用结构,尤其是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品质,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这些能源的使用过程并不对外排放二氧化碳;“节流”是在同等的产出水平下,提高化石类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就是目前提倡较多的“节能”,如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碳排放水平;“回收”则是通过先进技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或液态,重新收回,并封存到地底下或海底下,此类技术的代表便是CCS(碳捕集和封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