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政策收紧新一轮“以地生财”或降温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12/21 11:25:53   
>> 相关新闻链接
·资源税改革明年或推出有望从价计征 ·房市调控打出第一拳 拿地首付不低于50%
·发改委:国内油价近期不具备调整条件 ·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严格税款使用是纳税人最大的权利 ·电摩国标:如此坚持为哪般
·今日起个人用户无法申请注册“.CN”域名 ·电监会:节能发电调度将获资金补偿
·广电总局:明年起禁播名人代言医疗产品等广告 ·楼市政策微调透露出什么信号

聚焦    “以地生财”风险不能小觑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以地生财”风险不能小觑。曾康华就指出,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土地财政支撑了财政收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扩张,但土地财政暗藏的巨大风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在一定层面决定着‘财源’必然是极其有限的。”曾康华说。不仅如此,土地财政也很难经受制度变迁的风险,一旦政策转向,经济发展必然面临减速。眼下,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一个没有协议的牢固联盟,利益链环环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专家认为,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城市经济发展,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为地方以后的发展不仅埋下了隐患,也难以支撑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的确,最近密集的政策调控在另一层面也将对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带来冲击。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二手房转让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措辞从“抑制”变为“遏制”。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18日,在北京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设会议也再次调紧了市场的神经。

    尽管矛头并非直指“土地财政”,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举措必将对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带来间接影响。东北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高建表示,其中《通知》的出台将使部分开发商由于首付款提高等原因不会再冲动拿地,从而可能会导致地价的下降。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如果下游房价下降,就很可能造成土地出让金的减少。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发商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抑制炒地囤地、延长开发周期、捂盘惜售等行为,遏制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必将遏制地价的非理性上涨,这必然会令地方“土地财政”收益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

  聚焦    困局非朝夕能解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困境,可现实的财务压力往往使其束手无策。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 , “ 土 地 财 政 ” 问 题 非 朝 夕 能解。“且不论地方政府是否真的有内在动力下决心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即使充分意识到土地财政带来地方政府收入大幅度增加不正常也有些无奈。”曾康华说,现阶段政府所能采用的调节手段并不多,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仅靠税费调节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紧缩银根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企稳态势并不十分稳固的宏观背景前提下,想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观点指出,要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模式,关键在于优化地方财权结构,构建地方政府税收财政模式。一方面应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面纳入预算内管理,加强预算监督,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此次《通知》便强调“严格执行国办发〔2006〕100号和财综〔2006〕68号等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的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另一方面构建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的独立稳定的地方税体系。(实习记者 王涛 本报记者 刘振冬 彭勇 武勇)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