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明年通胀率2%—3%
受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明年的通胀率将达到2%到3%。马骏解释道,表现上来看,通胀预期正在流入房市和股市,M1—M2最近几个月变正值,并且还在上升,说明存款在活期化,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胀预期继续上升。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2009年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并不等同于通货膨胀的现实。
沈明高表示,明年是否会有通胀,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信贷政策、货币供应量以及一季度开局的情况。他说,如果一季度冲得太高,就对通胀形成了压力,相反如果投资者相对谨慎,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陆挺说,通胀现在预计为3%左右,1%是来自公用事业的价格上升。他说,中国很多地方在调整公共事业的价格,这是政府看到了目前通胀压力不大,看到之前被扭曲的价格现在出现了调节的空隙,客观上却提升了中国通胀预期。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的不确定性正在于大宗商品价格难以预测吗,各国央行都无法控制大宗商品价格,因为市场存在很多投机性成分,今后六个月自然灾害还会影响到食品价格,这也是不可预测的,另外房价涨到什么程度也不可预测。“最大的不确定性是M1—M2引起的货币流通速度上升。”马骏说。
虽然外围经济为中国通胀的影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但是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影响程度不会太大。经济学家们对于通胀的预期还包括:2011年通胀有放大的可能。孙明春的2010年CPI预期是2.5%,2011年预期为3.5%;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3%和4.9%。
人民币或渐进升值
长期而言,人民币应采取渐进的升值方式,这几乎是所有受访经济学家的共识,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改善贸易顺差过大以及调整经济结构。
孙明春和浦永灏皆指出,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的来源除了劳动力便宜,基础设施好之外,还来自国内基本价格体系的扭曲,比如说能源价格,资源价格都比国外便宜,这等于是变相补贴外国。孙明春更是认为,如果要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只有让人民币升值才能实现。
王庆则指出,短期看,人民币不会升值,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通货紧缩,出口仍然疲弱。梁兆基补充道,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导致欧洲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少,加上全球产能过剩,从而将导致全球需求锐减。
部分经济学家警示人民币升值可能会造成热钱加快流入。王庆和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都指出,人民币渐进性的升值将会引起市场强烈的单边升值预期,从而引发热钱流入中国。陶冬进一步阐释,这种升值预期所引发的热钱拥入,会制造更大的流动性,而引发资产泡沫的产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