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只顾挣钱的煤老板不同,李玉宝舍得在煤矿上投入。仅芍药花煤矿就投资数亿元。同时,一矿包一村,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上,他投入了400多万元。今年,山阴县集中供暖的用煤,全部由李玉宝提供。“供暖要紧,不能挨冻,县里有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李玉宝这种“不讲价钱”的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几经整合,山西小煤窑数量逐渐减少,但对于目前中小煤矿仍偏多的现实,李玉宝用“中山装改西服”来形容眼下的这场改革。同时,他认为,庄稼秋后才能收,兼并重组的效果要在两年之后才能显现。因此,未来两年内,都是山西经济因此受影响的阶段。
国企思路
在狂飙突进的兼并重组中,作为主体的大型企业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路?
在山西省大同市,记者采访了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从2003年开始,同煤集团就在忻州、朔州、大同等地进行过兼并重组,当时,主要针对地方亏损的中小国有煤矿,共31座,同煤集团对其全面改造。过去年产煤10万吨到20万吨的小煤矿,全部被改造成年产60万吨到120万吨的水平。2007年,同煤集团又对10座煤矿进行了整合。2008年以来,在山西省政府推动下,同煤集团整合的脚步逐渐迈向了吕梁、运城、太原、临汾等地,从整合中尝到甜头的同煤集团认为这条路还要走下去,并且是“非走不可”。
一旦签订协议,同煤集团就将具有硕士、本科学历的职工派往整合后的煤矿,解决过去中小煤矿人才短缺、管理薄弱等问题,并着眼于提高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同煤集团考虑最多的是科技创新和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吴永平说。
在山西的民营煤矿中,金海洋集团赫赫有名。今年5月末,中煤集团与这家民营企业签订了重组意向协议。今年8月28日,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央企业参与重组民营企业,这在中煤集团是第一次。”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剑说。
新组建的金海洋公司股份结构为中煤集团60%、山煤集团1.32%、金海洋集团38.68%。新董事会共有7名董事,4名来自中煤集团,3名来自金海洋集团。“管理、技术、设备堪称山西一流,中煤集团看好金海洋的品牌,以及循环经济的亮点,还有民营企业的活力。”作为中煤集团派来的党务干部,杨剑这样评价这次合作。
目前,由于很多中小煤矿的前身都是村、乡镇创办的集体煤矿,后来才逐渐由个人买下,因而,他们也承担了许多村民福利、公共设施的投入。对此,很多人担心,这些煤矿变身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后,可能会以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自主经营为由,不再承担这部分职能。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地方政府表示,将由企业上交一部分资金,或者由政府出面,对这些乡村投入问题进行解决。
在山西整体推进的煤矿兼并重组中,朔州市因起步早、进展快而备受瞩目。同时,今年上半年,朔州市保持了6%的GDP增长速度,成为山西11个市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市。而在全国各省区市前三季度的GDP排行榜中,山西的GDP增长以0.5%位居倒数第一。虽然有舆论为这个结构调整中的“倒数第一”叫好,但对于很多山西人而言,总是希望相关经济数字“再好看一点”,至少不至于有“垫底”的尴尬。
按照山西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年底,全省矿井数量由原来的1500座减少到1000座左右。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90万吨,而且,全部实现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这一目标,似乎诠释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的产业理想。有人用“化蛹为蝶”和“凤凰涅槃”寄予希望。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决心,能否孕育出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力量?山西人似乎在等待着历史给出的答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