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
地王的更新换代,其实是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产品。但是,这个副产品却强取豪夺般吸引了观察家的眼球。地王的改弦更张,不是因为华丽的征途,而是在于换取地王基底的土地价格成本。
年终述评:
地王,原本是民企地产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在天量信贷的刺激下,国有房地产商开始大肆攻占这尊由资金堆砌而成的耀眼宝座。以北京为例,10.22亿元的广渠路10号地块;40.6亿元的广渠路15号地;48亿元北京奥体南区;48.3亿元北京亦庄;50.5亿元的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在这些地块背后则是中化方兴、成都中泽置业等具备国企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商。舆论认为,地王征战的时代已经进入“国进民退”的时代。
一句评点:
国巨资本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孙飞:2009年的“地王”现象实质是央企推动。央企背景下的地产开发商拥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资金成本优势。这些资金来自国家4万亿元信贷中的一部分,原本应该用于其他实业经济部门。但是,这些资金却被用于拿地。其后果必然是将房价不断推高。而且,有些地王在取得土地之后,并不用于项目建设,而是囤积起来或者用于资本市场提升股价。地王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害愈加明显。
创业板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在金融危机的危潮中诞生。这个被期盼已久的交易市场让中国众多的创业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升值空间。这对于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创业板的推出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战略规划的具体表现,与现有的主板、中小企业板一起,形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多层次结构,同时,带动上市前的私募股权市场活跃和繁荣,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年终述评:
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而本周三将有8家公司发行新股申购,预计年内能够挂牌交易的股票可至36只。首批上市的公司不仅仅一夜间创造出了众多富豪,同时也让大量的投机者窃取了机会。比如12月初,证监会重拳出击,对炒作吉峰农机的主力“解某某”的账户实施3个月的限制交易措施。
一句评点: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我国开设创业板的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尤其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发展机会。为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提供退出机制和渠道。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发行和上市,有助于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创业板市场会壮大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但是,我们依然要继续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目前创业板所存在的问题是,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发行市盈率过高。第二,创业板确实存在疯狂炒作。第三,创业板成了散户、游资投机博弈的市场。第四,创业板市场定位并未明确。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快上市板企业的上市速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加强监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