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各国联手抗击经济金融危机,国际体系也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发生深刻变革。新兴大国历史性地走上前台,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
面对危机,全球各大主要力量加快内外战略调整,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竞相塑造“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政经格局。

11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美国:观念行动均有变化
2009年1月,以“变革”为竞选口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入主白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认为,今年可以说是美国变革之年,奥巴马的变革首先是从观念上展开的:一是以“巧实力”为标志的实力观与战略观的变化,即认识到美国实力的有限性,意识到软硬实力的协调性,更加注重灵活地运用各种力量资源而非一味地用力斗狠;二是以“多伙伴世界”为标志的世界观的变化,一定程度地放弃意识形态至上、敌我划线的简单做法,正视政治多极化的现实,谋求以多样化外交应对多元化世界。
观念的变化带来行动的变化。袁鹏说,全面调整或纠偏构成今年美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包括继续坚持反恐,但更加注重威胁的多样性及战略布局的全面性;大幅调整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淡化文明冲突;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欧关系,提升美印关系,重构美日关系;缓和同朝鲜、伊朗、古巴等“敌对国家”的关系。但改变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阿富汗战局前景难测,朝核、伊核问题仍无实质性进展。
中美关系今年格外引人注目。中美领导人进行了多次重要会晤;确立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新定位;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启动。袁鹏认为,中美关系的积极变化是美国受创与中国发展的效应同步起作用的结果,也是国际环境大变局与奥巴马政府对华观念新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美12年来首度发表联合声明,完整细致地规划中美关系发展路线图,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对待中美关系的新发展,更多的是期待中美两个大国和衷共济,共同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国际安全难题。

图为欧盟首相和欧盟外长。新华社/路透
欧盟:着眼两大战略制高点
2009年对欧盟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危机凶猛,欧盟先是各自为政、各行自救,最终统一救市、合力应对;《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终于有了“总统”和“外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认为,欧盟在应对经济危机中提高了内部凝聚力,而所谓的“总统”和“外长”产生后,欧盟在“用一个声音说话”上有了制度条件。
沈雁南指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是欧盟力图扩大其世界影响力的两大战略制高点。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欧盟想趁美国深陷危机之际,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提高欧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欧盟一方面极力维护其在这一问题上先行形成的优势,另一方面试图对别国形成制约。欧盟希望低碳经济成为其扭转经济发展势头落后于美国和“金砖四国”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遭遇困难的中欧关系今年走近了。5月,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捷克举行;11月,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中国举行。沈雁南认为中欧关系好转的直接原因是中欧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强了合作,深层原因则是中欧关系存在广泛的战略基础。针对所谓“两国集团”论令欧洲焦虑的说法,他指出,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对中国来说同样重要,欧美关系和欧中关系对欧盟来说也同样重要,简单地评估此厚彼薄都将是一种战略错误。中欧关系具有国际意义,中欧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多极化前景。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