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矿芯的那一刻,疲劳和辛苦刹那间烟消云散
近200名一线职工战严寒、斗酷暑,每天24小时不间断钻进,经过9个月艰苦工作,共完成钻孔施工39个,累计进尺27000米……
马城铁矿位于我国主要铁矿资源基地——— 冀东司家营-马城-长凝铁矿带中,勘查施工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施工设计。”秦皇岛分院总工程师胥燕辉是整个详查项目的负责人。他说:“站在马城铁矿的地面放眼望去,辽阔的冀东平原一望无际,但地下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指着脚下的土地,胥燕辉说:“我们脚下的铁矿位于太古界老变质岩系中,由于多期次构造的叠加,在褶皱及断裂构造的共同作用下,矿体形态十分复杂,钻孔布设难度很大。”
为克服技术难题,秦皇岛分院专门成立综合研究组,聘请68岁的资深专家刘凤阁为组长,带领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研究以往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和物探成果,打破以往框架,合理布设钻孔位置,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情况不断优化、调整钻孔设计。
据介绍,马城铁矿矿体埋藏于100多米厚的第四系以下,第四系主要为卵砾石层和砂层,不仅富水性极强,而且砾石层和砂层会随着钻头转动而移动。“要知道,钻探施工不怕岩石硬,就怕地层软。”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书记林铁军说,五一五公司迅速组织了最强的钻探技术队伍,还专门投资400多万元购买了4台新型全液压钻机,从设备上作了强有力的保证。
“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中的艰苦可说是一言难尽。”林铁军说,施工工地大多处于农田里,夏天,周围是近两米高的青纱帐,密不透风,工人们穿着湿透了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白天汗如雨下;晚上,野外的蚊子就像沙漠里又渴又累的行人见水一样,凶猛地吮吸着工人们的鲜血。冬天,到处是冰,在刺骨的寒风中,手握冰冷的铁管,工人们从外冻到了里。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钻探工人们总是笑对困难。10台钻机同时钻进,近200名一线职工战严寒、斗酷暑,每天24小时不间断钻进,经过9个月艰苦工作,共计完成钻孔施工39个,累计进尺27177.10米,创下了各钻孔施工质量全部达到优秀级和冀东铁矿的施工单孔深度最高记录——— 1406.10米。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实际钻探过程中,设计变更是常有的事。ZK23-7钻孔中原设计1120米,ZK23-7钻孔从816.3米到1089.9米,累计穿矿厚度达200多米,这已经达到原来设计钻探深度,按说已经完成任务。但是,根据区内矿体总体形态、矿体对应连接、物探异常情况,项目技术人员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深部1200米以下可能还有厚大矿体。
“尽可能多地找出矿藏,这是一支合格勘探队伍的使命。”胥燕辉说,我们及时申请设计变更,当钻孔深度达到1200.9米时,岩芯里再次见到了铁矿石。见到矿芯的那一刻,所有工作人员都会心地笑了,所有的疲劳和辛苦,在刹那间烟消云散。
“室内资料整理工作量之大、技术难题之多,丝毫不亚于野外作业。”胥燕辉介绍,由于以往和本次施工钻孔达70多个,矿体分层非常多而且形态复杂,各种图件(报告附图160张)来回对应,各种表格(报告附表600页,过程表格达1000页以上)计算和校对,资料整理工作量非常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勘探工作,项目组全体成员加班加点,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仅用5个月就于今年6月初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巨作——— 《马城铁矿详查报告》。
以年产千万吨计,至少可以开采100年
马城铁矿的探明,不仅仅是直接为河北增加了10亿吨的铁矿资源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影响未来国际铁矿石的价格谈判。
10亿吨是个什么概念?“一般而言,年产超千万吨的铁矿可算大型铁矿企业。照每年开采千万吨测算,马城铁矿至少可以开采100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马曙光说。
马城铁矿地处河北经济发达地区——— 唐山市滦南县境内,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以及众多民营钢铁企业环绕其周围,一旦开发,由于其运输距离很短,能够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绍廉对这一发现给予高度评价:马城铁矿的探明,实现了全省近年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将有效缓解全省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和铁矿开发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对全省乃至全国钢铁产业将起到重要的资源支撑和保障作用,对促进全省钢铁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