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舆论中心负责人朗姆伯格
欧洲气候经济学家发表“另类”观点:
在各国政府官员和学者云集丹麦哥本哈根为气候变化问题唇枪舌剑的同时,会场外的经济学家和评论人士也在为这次气候峰会的意义本身争论不休。日前,哥本哈根舆论中心负责人比约恩·朗姆伯格(Bjorn Lomborg)在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发表评论文章称,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所花的钱,可能比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要多得多。
朗姆伯格引述欧洲气候经济学家理查德·托尔(Richard Tol)的“另类”观点:如果为了控制气温增幅而征收巨额碳排放燃料税,至本世纪末,每吨二氧化碳大约征收4000美元,那么到2100年,大规模的征税将使得世界GDP减少12.9%,这相当于每年损失40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为了要避免每年3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反而造成每年4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气候经济学家理查德·托尔
朗姆伯格指出,很多人都在担心哥本哈根峰会无法就具体减排措施达成共识。事实上,那些忙着抗议示威的人士,还有那些抓破脑袋想找到捷径可宣布哥本哈根峰会取得胜利的政客们都应该省省力气。即使峰会失败了,这种失败可能也是一种“被隐藏的祝福”。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最不需要的是纸上谈兵和道义上的姿态。
气候治理走入死胡同
朗姆伯格认为,从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到13年后的京都,再到如今的哥本哈根之路,人们似乎达成一种共识——遏制气候变暖的唯一方法是对二氧化碳排放近乎严苛的控制。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未能实现的目标,以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气候变化值得担心。
为什么这条路似乎走入了死胡同?朗姆伯格表示,人们就应对气候变化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花费似乎超过这个问题本身所造成的损失。
据估计,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本世纪末,其带来的破坏相当于每年给全球造成3万亿美元的损失。为了逆转这一“灾难”,工业国家提出全球平均气温增幅与前工业时代相比不超过2℃的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