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量入为出消费率不高的根源就是“挣得少”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9/12/8 15:25:37   
>> 相关新闻链接
·河北省24个廉租房项目未能开工 ·河北省已累计筹集廉租住房2.4万套
·提高财产性收入,更要提高劳动性收入 ·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放弃“唯GDP论”
·建立绿色信贷指导目录 ·打造绿色IPO遏制环境风险
·中国炭电极首次出口泰国 ·河北省信产投牵手国投创新投资基金
·张市城投平台融资147亿元 ·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借势北京CBD东扩

“消费率不高的原因可以找到无数个:社会保障水平低、消费价格上涨、房价占比过大……但是如果需找根源的话,我觉得就一个——— 干的多,挣得少。”

■生活图景
两户人的紧促生活:工资低拿什么消费?

    今年48岁的王立行就职于一家铁路照明设备制造企业,20年工龄。老王一家4口人,老母亲60多岁、妻子下岗多年没有工作、女儿19岁读大学一年级。“基本上都靠我一个人的收入养活全家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偏老的王立行告诉记者,老母亲从没经济来源,妻子下岗后一直没有再找工作。“我现在属于高级技工,一个月工资3200元左右,厂里为员工缴纳三险,没有住房公积金。”“看工资折吃饭”,这3200元的工资,成为老王一家每个月的全部经济来源。
    正如老王这样,更多老百姓收入来源基本上都是靠工资。而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实际上非常有限。
    事业单位退休的李女士家境要宽松的多,儿女独立;她和老伴每月能够有3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多年的存款十几万;市区内有两套房产,一套自住,另一套出租。
    而所谓的财产性收入,对于李女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房租,每月1200元;存款利息,每年不到5000元;国债和基金收益,平均每年3000元;炒股收益,不定。
    两户人家的一个共同点是,王立行和李女士两家的消费项目实际上差不多,除了日常衣食住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额外消费。
    显然,工资水平较低成为制约消费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据测算,工资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为65%左右。

■省份样本
河北的低工资决定了低消费率

    以河北省为例,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北省最终消费率逐年下降,由1988年的61.9%下降到2007年的43.1%;而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也并不同步,全省居民消费率由2000年的33.1%下降到2007年的28.8%。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北省职工平均工资与东部省市相比较低。2008年河北省职工平均工资为24767元,而同年北京的职工平均工资为44715元,天津职工平均工资为31200元,上海为39502元,江苏为31652元,浙江为25918元。
    而河北省职工工资在初次分配中不合理也在一组数据中得以体现。《2008年河北经济年鉴》中的公开数据显示,河北省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98年的8.825%到2003年降至7.920%,此后急剧下滑,到2007年降至7.098%,而全国这一数值为11.31%比河北省的高出4.2%。

利润蚕食工资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过低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至39.74%;资本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企业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从21.23%升至31.29%;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约10-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约低6-11个百分点。
    “国富民不强的根源也在这里。”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虽然此前几年全国GDP每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赶不上这个步伐,也就是说,国民不能在这个增长过程中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税负挤压收入二次分配中,受益者是政府而非居民

    作为二次分配主要手段的税收,一直以来实际上在不断的推高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向政府倾斜”、“向垄断企业倾斜”的倾向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更强化的趋势。2008年高达0.48的基尼系数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部分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民经济的税费负担较重,全部加起来负担率约为31%。尽管这些年,费有所减少但税一直在增加。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25万亿元,而政府全部收入为9万亿元,占36.8%。这一负担比例在世界上居第三位。

“马太效应”拉大收入差距

“推销一台手机提成50元,完成一件广告策划案1500元。”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金融系统员工每年年终奖5万元,电力设计研究员每个月出差补助2500元。”
    冷冰冰的数字无疑表明了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即居民收入本身还存在着行业差距过大的情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已经接近10倍,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7∶1,2008年为3.31∶1;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提供的数据,1995年,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比,1995年是2.88∶1,2008年上升到5.71∶1。
    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仍在上升,1990-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0.48,已经突破了国际警戒线。
    而马建堂也指出,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促消费 先得调“分配”

    对于分配关系不合理,最为精到的概括为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
    采访中业内专家表示,调整收入分配可以从三个层面(环节)着手,即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政府支出结构调整。要改善劳动者分配状况,切实缩小收入差距。
    例如在初次分配领域,可以减少企业营业盈余,提高劳动者报酬、调整不同部门和不同产业间不合理的劳动者收入差距。而在再分配环节,可以通过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调节收入分配。

百姓分享到了经济增长成果
俄罗斯人均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出二倍

    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二份极具震撼力的报告。第一份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报告涉及中国,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的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这跟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八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另据俄罗斯消息报:俄前总理普京签署了《2020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案》的命令:12年后按购买力水平俄罗斯人均年收入将占全球第五,据此人均收入比2008年增长2倍多,将达3万美金,2030年将达5万美金。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