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关费”占两成收入
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向本刊记者反映,政府采购中对国产装备产品存在着诸多偏见,如对国产产品始终抱有不信赖的态度,若选用了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一旦有了质量问题怕承担责任。即使政府采购有时对国产产品敞开了门,也认为国产货就应是便宜货,便使劲压价,逼着企业打“价格战”,最终往往是产品价格最低且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中标。
深圳市泰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站用电源设备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行政总裁黄静宇告诉本刊记者,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然而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却体会不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差别待遇,一些政府采购中却偏偏选用落后淘汰技术的产品,令人费解,“我们的产品在各地的招投标中,各项技术指标都是领先的,却常常因价格不能做到最低而被淘汰,一些技术被淘汰的产品反而能中标。我们的政府采购,为什么能接受高价采购外资品牌,却只能低价采购国产品牌呢?”
政府采购中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得不到市场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使企业越发失去自主创新的动力。而为了拿到政府采购的订单,许多企业忙于搞关系,无心做研发。
深圳市泰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林痛心疾首地告诉本刊记者,一方面政府采购青睐于外资品牌,另一方面又对国产品牌拼命压价,为了分到蛋糕,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每年近两成收入投入到人际公关上,而技术研发的投入只占5%,“这种现象使许多企业错误地认为,技术创新无出路,只有搞好人脉关系才是正途,更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呼唤公平科学的采购体系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面对的客户对象往往是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大型工程等,政府采购对于培育、扶持、壮大民族品牌的装备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鼓励示范作用。国外许多知名品牌产品都是依靠政府采购培育扶持壮大的。如韩国支持发展民族汽车业,大力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广。
我国虽然三令五申要求政府采购应优先采用国产品牌,然而由于缺乏公平科学的采购体系,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国内装备制造业界强烈疾呼,应尽快健全完善公平科学的采购体系,从而大力采用国产品牌的装备制造。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思模建议,国家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应硬性规定国产化的比例,以确保国产品牌被优先采购。如要购买进口产品必须进行特批,由纪委、审计、科技、中介等多个部门联合进行审批,并对国内有无替代产品进行调查,如国产品牌没有达到采购要求时,应对外资品牌产品的性价比进行充分论证考察。
金林等业内人士则认为,政府采购在行业内有着指引标杆作用,若不健康发展将扼杀产业的生机与活力,因而对政府采购应给予高度重视和规范。他建议,应建立政府采购随机抽取的专家库,“健康科学的招投标应是专家作主而不是领导当家”,并实行量化的技术指标,而不是靠主观的人为打分,防范人为操作导致的不公平因素。□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冀贾远琨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