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个人财富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在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的同时,把价值83亿元的股票捐入基金会。历经媒体1个月的质疑和讨论,现在,人们的兴奋点已经转移。
事情没有因为争论停止进程。出任新华都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的新华都总裁唐骏说,所捐股票过户正在进行,基金会已经开始运转。这一事实似乎表明了沉默如铁坚拒媒体访问的富豪陈发树的决心和自信。
陈发树是一个巨骗还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他和其他富豪(包括今年初宣布捐赠个人持有福耀玻璃股份70%成立慈善基金会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敦促这个时代思考的问题不应如此简单。
从捐款捐物到股权捐赠,是中国企业家慈善观念的一个巨大进步。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的慈善行为被中国的企业家们翻译成“有千年寺庙没有千年企业”的汉语时,意味着后者所习惯的家业传承的世袭方式正在遭到颠覆。他们要寻求更大的名与利——更持久地担当改造社会的责任。
与此同时,这一进步遭遇了困境。中国的法律对此毫无准备。与陈发树等人表现出的雄心相比,相关部门的应对堪称慌乱。法律诚然总是滞后于新生的案例,但如果把中国放到全球背景下,这样的借口难以自圆。更何况,中国企业家捐赠股权的意愿及行动早在数年前就已发端。“其实就是一个政策问题。”厦门大学副校长吴世农教授对《中国企业家》说。
公众对此提问的水平也没有进步。他们还在逼迫自己和别人就捐赠动机、捐多捐少作简单的价值判断。他们讨伐王石对待汶川地震捐款的认识,当超出这个社会想像力的“83亿”出现,他们的立场一以贯之。他们在诸如“以捐赠避税”等一些常识问题上人云亦云。陈发树们因此感到委屈。“按理,”唐骏说,“我自己的钱,我都捐出来了,而且还承诺公开、透明,你还质疑我、管我的动机、透明性?未来5年我肯定不会捐款了。”
唐骏和公众的态度都需要检讨。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行为,接受公众质疑理所当然,对此愤愤不平只能昭显狭隘。而公众质疑的水平是可以评价的,显然,他们并不准备对自己酿造的“逼捐”的后果负责,这一次,他们甚至找错了对象:陈发树等是巨骗还是慈善家取决于我们的法律,而非富豪本人的意愿。
下面,我们将尽力描述陈发树等人的决定过程和他们的困境,尽管由于陈的极力回避,这一任务略显艰难。
为什么是股权?
2009年10月20日,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宣布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同时捐出自己持有的价值83亿元的 青岛啤酒和紫金矿业的股权,占其个人财富45%。中国企业家的股权捐赠始于牛根生(2005年创立的老牛基金会),今年,在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和陈发树的先后推动下,这一慈善方式被广泛关注。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的慈善付出由不会伤筋动骨的捐款捐物正在演变成动摇其财富根本的股权捐赠?他们拥有财富不过几十年甚至更短,更容易为人接受的想法应该如唐骏所说,“我拥有财富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才几年,我希望(多点儿时间)拥有这种感觉。捐出一半财富,我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但是一下子让我捐出去,我可能有那么一点点舍不得。”
在美国,企业家捐赠股权习见,盖茨、巴菲特是其杰出代表。如果我们追溯其传统,捐出全部或大部分个人财富并在晚年全身投入慈善工作的卡耐基、洛克菲勒,也正是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一代企业家。企业家产生惊人的慈善冲动可能并不需要我们想像中那么长时间。
1992年,还在做木材生意的福建安溪人陈发树,刚刚拥有自己人生中第一个80万元,就为厦门至家乡安溪的隧道工程捐出自己45%的财产(33.88万元)。他在基金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此事,意在说明今天宣布捐赠占其现在身家比例也刚好是45%的83亿财富的举动并不突兀。陈家乡的媒体东南电视台赴其乡里调查,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已捐建过一座小学(5万元),且多年来捐献不断。
2009年,陈发树先后收购了青岛啤酒7.01%和 云南白药12.32%的股份,时隔未久即宣布将它们捐出(云南白药因股权过户未完成被排除)。据唐骏说,这一决定陈收购前就已做出。“一般人不会这么做,”唐说。“而且,他捐赠完之后还在做投资,还在很辛苦地为了几百万的单子跟客户谈,按理说,83亿都捐了,就没必要了嘛,他以后也未必再能赚83亿了。这一次,我是为他抱不平的。”
唐说,他2008年4月加入新华都之前,陈发树已经在考虑捐出资产,但没有想好具体方式。唐建议他像唐的前老板盖茨一样成立慈善基金会。陈希望知道盖茨基金会是如何运行的,为此,唐特意跑到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学习。“汶川地震后两周,在电视节目《头脑风暴》中,我透露过新华都要做基金的想法。”我们找到了首播于2008年5月25日的《头脑风暴》的视频,唐骏的原话是:我们做出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我们未来将成立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当中第二大的基金,主要用于教育和抗震救灾,而且这个级别会非常非常大,至少10个亿,应该几十个亿以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