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赵学东 记者郭东)日前公布的我省前10个月金融运行数据显示:从期限结构看,10月份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39.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4.74亿元。
“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加体现了我省信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多资金投向了期限较长的重点领域。”金融界人士评论。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千方百计增加信贷投入,贷款增量、增速创历史新高,对实现经济企稳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省金融运行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一位金融界人士指出,“良性发展突出体现在资金运用率大幅提升,增量占全国比重上升方面上”。据悉,截至9月末,全省贷款新增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8%,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比前5年平均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10月末人民币存量存贷比为57.6%,比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前10个月增量存贷比73.3%,比前9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7.6个百分点。
尽管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我省金融仍存在信贷投放结构不均衡问题,在整个信贷投放中,对生产经营性项目及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为此,我省将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加大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注入力度。就是将更多的贷款投向生产、流通领域,大力支持七大主导产业(钢铁、石化、纺织、建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的发展,重点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夯实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
在确定信贷重点的同时,省内金融机构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通过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限制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企业发放贷款,特别是风电设备、多晶硅、钢铁等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给予高度关注。做好贷款“三查”工作,严守风险管理底线,严禁信贷资金脱离主业,严格贷后管理。
此外,对于县域贷款增速缓慢问题,我省将努力提高县域涉农贷款比重,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和业务放权向县域延伸。支持各银行开发农村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