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香港《文汇报》近日报道称,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这意味着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10多年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多数在50岁左右,但近几年新诊断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左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手段?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又有哪些误区呢?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这一天是胰岛素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生日。2007年11月14日,联合国将“世界糖尿病日”改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宣布,2009至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通过有关知识的普及,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等,进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疲劳、创伤愈合缓慢、皮肤干痒、脚部感到针刺麻木及视线模糊等也是糖尿病的征兆,但不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都对此病有记载,当时称为“消渴症”。
糖尿病患者体内无法正常合成或使用胰岛素。一个人吃掉的大部分食物会被分解为人体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但如果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葡萄糖就会停留在血液中,而不会被吸收进细胞内参与代谢。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会造成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进而引起很多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病、失明,极端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已不是“老年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是老年病。殊不知,糖尿病可能早已“潜伏”在年轻人身边,伺机而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刘得华指出,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10多年前,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在50岁左右,但近几年新诊断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左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2.33亿人,且正以每年7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患糖尿病。
据刘得华介绍,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原因有多种。首先是遗传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家族性患病背景;其次是饮食结构改变,例如从植物性膳食转变为动物性膳食,导致了总热量过剩;还有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多吃少动导致肥胖;另外,社会老龄化也导致了发病率的增高。
“很多年轻人自恃年轻体壮,经常酗酒应酬、暴饮暴食,经常熬夜,再加上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造成营养过剩,加重胰岛的负担,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刘得华强调,越是年轻患者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科普教育五大方面。其中,控制饮食和运动是前提,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自我监测和科普教育是辅助手段,五大方面相配合才能完满地达到治疗目的。(金一澈)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