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糖尿病五大迷思
据台湾国泰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黄莉棋介绍,亚太地区是糖尿病“红色警戒区”。进入21世纪,全世界糖尿病人数以每1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增加,且增加的地方几乎都在亚太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习惯的改变。
事实上,糖尿病的威胁,很多都是饮食迷思造成的。
迷思一:我很瘦,不会得糖尿病。
台湾台安医院营养师李嘉珮表示,糖尿病常见的起因都是肥胖,但体重没有过重、饮食不均衡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
迷思二: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
“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一定降下来。”李嘉珮说。因为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其他升糖荷尔蒙,促进肝醣(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不会降低。
相对地,暴饮暴食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固定时间吃、吃固定的量”才是最佳守则。
迷思三:不吃淀粉、甜食,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黄莉棋表示,很多人以为吃淀粉或吃甜食会造成糖尿病,其实食物中隐藏的糖和油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专家们建议,没有哪种食物要刻意减免,重点是要“适量”。黄莉棋说,台湾卫生署对淀粉摄取的标准是一日3碗白饭的量,很多人不吃这么多淀粉,却常一口吞下一大块炸排骨。
如果刻意减省某一类食物,造成饮食不均衡,对身体也有害。李嘉珮提醒,要每餐均衡,如果只吃主食而没有其他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会快速飙升,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很多年轻女孩为减肥,喜欢以肉代饭,却容易造成越减越肥,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迷思四:总量控制,万事大吉。
李嘉珮提醒,饮食时“定量”很重要,但注意食物“质量”,更能事半功倍。
例如摄取蛋白质时,从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选起。接着可以选择鱼类、鸡肉,如果吃一般红肉(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猪、牛、羊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则要注意选择油花少的。
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选全麦类等富含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迷思五:睡眠习惯与血糖控制没关系。
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会影响荷尔蒙调节,和血糖偏高、血脂偏高都有关系。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