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报道:资本充足率缰绳收紧的影响开始显现,银行近期多管齐下谋求突围。据银行业人士介绍,票据置换、信贷转让、信贷理财等业务领域,成为急于缓解资本金压力的商业银行所选择的三大突围方向。
票据置换腾笼换鸟
票据置换成为应对资本充足率告急的第一张牌。招商银行一位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银行近期一直在快速将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该人士分析,这和近期票据融资集中到期有关,也是商业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的结果。
据介绍,票据贴现融资放出时已经计入新增贷款规模,在到期后置换为中长期贷款时不再计入新增贷款中,因此不会对资本充足率构成压力。而且,票据贴现一般利率在2%左右,转换为中长期贷款后利率水平可以提高到5%左右,商业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贷款增量的前提下提高大约3个点的利差。
根据央行此前公布数据,7月、8、9月份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分别减少了1982亿、2763亿、5167亿元,合计为银行信贷腾出了8262亿元空间。
国信证券研究员认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是票据置换的主力。从9月数据看,这两类银行的贷款模式主要是票据置换。分析师预测,票据置换可能会成为这两类银行在四季度的增长模式。
信贷转让实现双赢
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票据置换的同时,银行同业系统中的信贷转让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西部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证实,近期信贷转让较为频繁,主要是大型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向资金较为充裕的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机构进行转让。
据了解,在此前的信贷争夺中,小银行很难置喙,但上半年放贷过猛的银行在面对提高的资本充足率红线时却出现了消化不良现象,转让出部分低收益的信贷项目以腾出额度成为必然选择。
理财产品曲线放贷
据银行业人士分析,票据置换、信贷转让都是在不改变新增信贷额度情况下进行的腾挪,但在资本充足率的刚性约束下,毕竟有些资产难以通过表内形式实现,银行针对这部分资产再度积极开发信贷理财产品,将其通过表外形式实现了曲线放贷。兴业银行一位理财产品销售经理向记者分析,实际上该类产品基本也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很少会发生违约案例,银行也是因为信贷规模限制采取了理财产品形式。
国信证券研究员统计,9 月人民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较8月大幅增加60%以上,10 月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研究员认为,银行信贷资产转化为理财产品,表内资产表外化的做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规模增长空间。以9 月份数据为例,公布募集金额的118 款银行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超过600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信贷理财产品的研发,银行还可以实现较为丰厚的中间收入。以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一款产品为例,投资者获得的年化参考收益率为2.6%;而银行收取的产品年管理费率为2.079%,银行的收益显然也相当丰厚。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趋紧,该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还将持续扩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