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角力形成“三足鼎立”
随着我国造船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造船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的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和地方造船企业掌控市场,到2007年演变为两大造船集团与地方造船企业“平分秋色”,而到2008年,地方造船企业三大指标已全面超过两大造船集团。
如今,民营造船企业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多元角力的态势越来越明显,造船市场将呈现央企、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于兴起时间不长,公众对民营船厂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挖几名工程师+找几张图纸”的状况,而民营造船企业中的部分“领军者”却已经发生变化,一举超越了粗放经营阶段。
得益于2003年至2008年航运市场的火暴,各路民营资本相继涌入造船业。2008年,以熔盛重工、新世纪造船、扬子江造船、太平洋重工等四大民营船厂为支撑的江苏造船业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第一,显示民营船厂作为国内造船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成形。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说:“船舶工业的国家队有很强的竞争力,然而,做大做强造船业单靠国家队还不够。目前,两大造船集团的完工量占全国的38%,地方和民营企业的接单量已经超过两大集团。”
“地方和民营造船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有优势,在设计和经营方面与国外企业结合得更紧密,我们要重视民营和地方造船企业的竞争力。”张广钦说。
目前,国内造船市场的竞争甚至比国际市场还激烈。后危机时代,我国造船行业的多极化趋势会继续,央企的领军地位不会改变,但地方和民营造船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更多挑战来自本土船厂快速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友生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趋势日渐明朗,我国造船行业出现成交解冻、主流船型订单释放的新特点,停滞的市场状况开始打破。危机时期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改变格局的‘独特机遇期’,中国船企应外抓订单、苦练内功。”
目前,全球海运量还没有明显回升,因此船企虽然手中有一定量的订单,仍需冷静分析市场,顺应船东的要求调整生产节奏,将重点放在外抓订单,内练基本功、保交船上。
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价格战”在所难免。专家指出,造船企业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品牌认知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上。
曹友生介绍,造船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预计未来更多的挑战将来自于本土地方船厂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