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经营养老院,我酸甜苦辣都尝过!”从2001年就办养老机构的桥西区瑞祥老年公寓负责人郭永强说。他所说的“甜”就是不用掏房租,房子是东里街道办事处的,也正因此,他每年有几万元的微利。而他在桥东自己租房办的一个有66张床位的养老分院,每月就要赔一两千元。同样有微利的长安社区老年公寓,也是因为房子是区政府的,不用掏租金。
据了解,省会养老机构以民营居多,也就是赚不了钱的居多,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养老机构设施及服务普遍落后的局面。而养老机构所面临的这种困局,当然有其经营的问题,也有老人可承受的价格问题,但更主要的还是政府扶持力度小。
石家庄市民政局曾对青岛、苏州等城市的养老机构建设扶持情况进行过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了在扶持力度上的不小差距:省会对新建老年公寓每个床位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入住的老人每月给予10元的床位补贴。在青岛,一次性资助的数额为5000元至12000元,床位补贴为100元;在苏州,一次性资助为2000元至4000元,床位补贴为50元至100元……
在居家养老方面,记者调查发现,老人总体需求不足,买方市场形不成规模,服务商不愿介入,导致专业服务队伍缺乏,服务不全面、不细致。
桥西区开展的“电子保姆”居家养老模式,是省会较为成功的。尽管有近万名老人安装了“电子保姆”,但由于需求少,又是低偿或无偿服务,因此即便在区民政局无偿为其提供办公用房等大力支持下,目前才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老人转变观念、政府扶持资金和政策,双方共同托起“银色事业”
据记者调查,“养儿防老”在省会仍有很大市场。
即将退休的杨女士夫妇膝下有一对女儿,且收入不菲。但杨女士坚持要跟自己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不是有没有能力养老的问题,而是跟着自己辛苦抚育的女儿,心理平衡。”杨女士说。
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刘瑞山认为,“养儿防老”观念不仅影响老人对养老机构的选择,更影响老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是形不成居家养老买方市场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应提倡“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将老人的有效需求与服务商的引导性消费结合起来,推动居家养老需求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步伐。
从政府方面讲,应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养老事业的扶持资金都来自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由于该项资金还有救孤、济困、助残等用途,因此没有把更多的钱用于扶老上。而加大资金扶持不仅可以提高养老机构规模档次,加快居家养老进程,还可以培训专业的老年人护理员。
政策扶持应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理念推进,在计划立项、划拨用地、减免税收、优先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让养老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另外,居家养老也应尽快填补在优惠政策上的空白。
“我们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就应该全社会共同努力托起‘夕阳事业’。”刘瑞山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