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不是用来仰视的
人们对“首富”的偏好简直是一种天性。当2006年张茵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时,人们开始急切地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这位东北女人的身世,这一年,她49岁,就要站在“知天命”的门槛上了。
与丁磊类似的是,张茵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与资本市场的“放大器”功能不无干系。玖龙纸业获得了577倍的超额认购,于2006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香港企业界如李兆基、郑裕彤等人无不前来捧场。半年后,即这一年胡润百富榜发布前夕,玖龙股价较发行价上涨3倍。
而众网友对搜索到的张茵的资料亦开始大吃一惊,原来她早已蜚声美国。
早在10年前的1996年,张茵拥有的美国中南公司在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就位列第四,也正是1996年,由于中国内地的高档包装纸供不应求,高级牛卡纸更是稀缺,张茵顺势而为,在东莞建立玖龙纸业公司,从中南公司进口废纸,然后生产高档牛卡纸。在她戴上“中国首富”这项帽子前一年的2002年,张茵掌舵的美国中南出口的集装箱总量超过了通用电气、奥驰亚以及杜邦公司的出口集装箱总和。
“女首富”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英国《卫报》相关报道的标题是:“感谢毛泽东,张茵成了亿万富翁——革命领导改变了女性的生活,但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茵丈夫刘名中精通葡文,他甚至在巴西媒体上看到了葡文版的“女首富”报道。而张茵彼时正好完成公司在欧洲的半年报路演,回到洛杉矶,“一进公司,各种各样带照片的报纸铺天盖地都落到我的桌子上,CNN、BBC都在播,我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大。”她说。
“一中一美”是玖龙独特的商业模式——中国有玖龙纸业,美国有她的中南公司。事后看来,1990年张茵从香港(她的最初创业地)挥师美国,是日后对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美国是全球消费力旺盛的地区,废纸制造能力不言而喻,关键是纤维含量较高,可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这等于节约了成本。
直接以“女首富”的姿态被认知的张茵,一边被仰视着,一边为不少纸业同行特别是中小纸企所感叹:“她多幸运啊。”
“幸运”可以成为成功者的谦词,却不宜成为落后者揶揄成功者的藉口。这也不难理解,两年后当新的一轮经济危机来袭时,玖龙又一次见机行事——移师国内,而当初的感叹者始终是一筹莫展、一声叹息。
2006年被称为“银行上市年”。与大型国企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企的生存和成长空间被挤压。一年后这一现象更为明显——2007年A股市场共有125只新股上市,其中沪市25家大公司募资4000亿元,深市中小板100家中小企业募资仅为390亿元,不足沪市的1/10。“国进民退”这一词汇开始流行。
聪明者从张茵身上得到的启发是,与其等首富成为板上钉钉时拿来仰视,不如在他(她)还是个首富坯子的时候,去挖掘、学习甚至模仿其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cprpu